全國政協委員,中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2025年,中交集團將發揮產業鏈優勢,為戰新產業發展搭好平臺,緊盯北斗技術應用、海上風電等,在這些領域加快培育一批戰新產業,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增長極。
目前,中交集團在海上風電的施工建設、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和專業運維等領域均處于行業前列。
不久之前,由中交集團旗下中交三航局研發的全球最大單作用液壓打樁錘,剛剛在浙江溫州成功下線,成為全球僅有的4個能夠開發超大型液壓打樁錘的企業之一。這是中國首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000千焦液壓打樁錘,也是全球首創的打擊能量最大的單作用液壓打樁設備,為海上風電領域提供了一個“中國方案”。
作為中交集團海上風電產業鏈鏈長單位,中交三航局海上風電施工市場占有率長期穩居中國市場第一。自2008年承建了亞洲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東海大橋海上風電以來,三航局先后參建了70多個海上風電項目,實現了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關鍵轉變,并成功打造出眾多填補國內外空白的優質項目,充分展現了中交集團作為中國海上風電引領者的風電建設、技術研發與裝備制造實力。
例如,2020年前后,隨著海上風電場場址水深的不斷增加,“導管架-吸力桶”這一新型基礎結構逐漸成為海風行業關注的熱點。因此,中交三航局對桶式基礎的施工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展開了針對性研發,研發的成套設備在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完成首秀。由此,中交集團成為國內首家完整擁有海上風電吸力桶基礎負壓沉貫技術與成套裝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施工總承包企業。
海上施工不僅要有精準分析的手段,還需配備先進的施工船舶。而施工船舶能否成為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其核心裝備。
中交三航局針對未來施工船舶的技術難題展開攻堅,面向深遠海15到20兆瓦風機安裝“運裝一體化”施工需求,打造了“海峰10001”和“海峰1002”兩座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與前幾代風電安裝方案有所不同,新一代安裝船可以自己“帶貨”,船體直接搭載風電組件自主航行至無人的深遠海區域,并獨立完成整套作業流程,為用戶省去了船舶往返岸邊的額外成本開銷。
同時,中交三航局還針對升降系統和DP動力定位系統這兩項關鍵核心技術展開攻關,成功攻克動力定位系統等技術難題,不僅使船舶能更好應對深遠海惡劣海況的施工要求,還進一步提升了施工定位的效率。
在海上風電運維領域,中交集團還聯合三峽集團、大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遠景能源等業內多家頭部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組建了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運維頭部企業中交海峰風電,旨在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海上風電產業。
中交海峰風電聚焦海上風電核心裝備制造、海上風電場運營維護、“海上風電+”新產業等核心業務,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海上風電綜合服務商。
在日前召開的2025年科技工作大會上,中交海峰風電全面總結2024年科技創新成果,系統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提出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重點突破無人機、無人船協同監測、海上光伏智能施工等前沿技術。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海上裝備效率和項目實施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打造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