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中國海上風電機組技術創新(東營)交流會在山東東營成功召開。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企業、整機及零部件制造企業,以及認證檢測、金融保險等相關機構的400余位嘉賓參加活動。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長陳為國受邀出席并與行業嘉賓對話,為海上風電發展建言獻策。
PART ONE
聚焦創新賦能
共謀協同發展
本次交流會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東營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等180余家風電行業重點開發企業、裝備制造企業代表相聚一堂。本次大會以“聚焦創新賦能 共謀協同發展”為主題,旨在群策群力探索海上風電機組技術創新的新思路、新方法,共同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東營市委常委、副市長何憲卓,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康茂禮,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會長柳地等出席并致辭。會議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祁和生主持。
PART TWO
對話: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長陳為國發言精彩回顧
在嘉賓對話環節,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長陳為國與行業嘉賓針對海上風電技術攻關和創新的重點、難點,全產業鏈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海上風電建設、運營、維護方面的智能化及安全管控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他提出三點建議:
1、好戲將開始
根據水規總院查浩處長在會議中的分享,我國海上風電理論可開發量45億千瓦,中期技術可開發量3億千瓦,截至目前累計開發僅3千萬千瓦,未來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發展海上風電要堅持長期主義。無論研發、產品,還是市場,不急功近利,從資源稟賦遵循第一性原理做好頂層設計。
2、重新定義理性
近期,風電行業愈發呼吁“理性”,針對這個問題,他表示,需要“理性”的不僅僅是價格,更要看質量。我們應該避免海上風電機組生命周期短、缺乏驗證等問題,提高機組的可靠性、安全性,這才是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術業有專攻
對于零部件供應問題,他表示,行業上下游企業應協同發展,共建良好行業生態,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會議第二天,與會代表參觀了三一(東營)風電裝備產業基地,三一重能副總經理、首席數字官彭旭為來賓作講解介紹。
PART THREE
三一重能海上風電
機組介紹
3月31日,三一重能在三一(東營)風電裝備產業基地隆重舉行海機產品發布會暨下線儀式。本次下線的機組為三一重能9MW海上風電機組,針對長江以北海域設計,葉輪直徑230米,掃風面積4萬多平方米,相當于6個標準足球場。滿發情況下,葉輪轉動一圈可發電20度。針對7.5米年均風速,20米水深海上風資源,是最具性價比的配置。機組采用雙箱變上置、高速雙饋技術路線。采用國內一線大部件供應鏈,從部件到整機的全面測試驗證,全方位保障機組可靠性。在海運、海上吊裝、調試和運維等場景,主機針對性的優化設計顯著降低海上風電場建設成本。機組已經獲得CQC設計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