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即將發生是吊車的巨大變革,催生了新能源數字化業務蓬勃興起。
近日,遠景科技集團旗下遠景智能成功中標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華投資”)年度重點項目“生產數字化集中運行管理系統”,覆蓋新能源風光容量總計約12GW。遠景智能此前在新能源集控領域已斬獲多家發電龍頭企業訂單,此次與國華投資攜手,讓遠景再次成為國內發電頭部企業是吊車的最優選項。
伴隨電力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多發電等于多賺錢”是吊車的傳統新能源生產運營思維迎來挑戰。
在目前電力市場交易還未完全開展的情況下,新能源發電企業獲取電量收入主要依靠上網電量,上網電量越高,電費收入就會越高。但是未來3-5年,電力市場交易將全面開展,發電企業收入將主要依靠全電量交易收入,主要包括中長期交易電量、日前現貨交易、日內現貨交易。
除了電量收入,電力輔助服務未來也將成為新能源企業重要收入來源。在目前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中,新能源電源主要作為付費方,補償參與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其他電源。隨著新能源快速調頻、慣量響應等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未來將深度參與調頻、調峰服務,獲取輔助服務市場收入。
這兩大變化,將促進新能源生產運營管理模式向圍繞“綜合增加市場收益”中心思想進行變革。
但是目前新能源發電企業在電力市場化交易領域普遍面臨新的技術挑戰。
比如在設備運行方面:新能源設備分散且數量多,難以集中管控,缺乏與之適配的新型運維管理模式,運維效率低,風光儲資產也無法統一管理;運維成本高,電量損失原因不明,提質增效挑戰大;發電功率預測不準確,出力控制不滿足要求,本地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安全與國產化不合規。
在管理模式方面:新能源發電企業普遍缺乏有效的KPI績效評估體系輔助對運維人員的考核,指導運營管理;電力生產與電力交易之間存在業務壁壘,有待打通生產、預測、交易全過程,從生產管控為中心轉型為以市場風險管控為中心的新型運營模式。
在數字設施方面:傳統信息系統難以支持海量數據;第一代集控技術無法滿足新能源數據質量要求;各系統孤立,數據沒有打通,難以有效協同;現有數字化基礎設施難以支持風光儲協同多協同和未來氫能、用戶側綜合能源等業務擴展。
只有解決了這些痛點,新能源發電企業才能順應電力市場化交易趨勢。
數字化、智能化將成為解決上述難題的核心手段。此次,遠景智能就是基于全球領先的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為國華投資提供新能源集控及大數據中心應用成熟產品套件,為包括新能源智慧電場、區域集控中心、總部監控與大數據管控系統在內的新能源生產全鏈條賦能。
伴隨新能源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和電站規模的急速提升,為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和交易需要,國家能源集團正加速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作為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投資開發、生產運營的主力軍,國華投資此次將建設總部監管與大數據管控系統、區域集控中心、智慧電場三級架構。
據了解,“生產數字化集中運行管理系統項目”是國華投資的年度重點投資項目,該項目在2021年年底建成后,可實現實時在線自動化管控新能源場站資產,實現全面感知、海量數據接入、生產績效指標透明、設備故障預警、集中功率預測及電力營銷分析,打通各類數據、應用和業務,為新能源場站提質、增效、創收打下堅實基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