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上午
隨著現場總指揮是徐工吊車的一聲令下
工人們將合龍口最后一顆定位銷軸打入鋼梁
江漢七橋主拱精準合龍
這標志著該橋施工取得階段性勝利
為后續施工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江漢七橋是徐工吊車的建設離不開“新”字
大橋采用了哪些新材料、新設備
一起來看看~
新
材料
大橋在國內首次應用國家“十三五”重點科研項目Q690qE橋梁鋼,相較于目前常用的第四代、第五代橋梁鋼,減少了1500噸鋼結構用量,耐久性、結構剛度等各方面性能均大幅增強,特別是橋梁鋼在低溫條件下的韌性——就好比一根橡皮筋,用力拉伸后還可以彈回來,恢復原樣。此外,橋面板的材料提煉和焊接技術也在Q690qE橋梁鋼研發過程中逐步提高。
新
設備
江漢七橋鋼拱架設期間,除對精度控制要求高以外,如何在最大坡度將近30度的坡面,吊起重達100噸的拱肋桁架桿件也是難點之一。為此,中鐵大橋局采用了新研制的一臺重載大角度爬坡100噸架梁吊機,該設備擁有爬坡與全回轉吊裝作業雙重屬性,全回轉指可以在距它35米的范圍內、360度全方位地進行吊裝作業;爬坡則指它可以靈活地在拱橋30°的坡上輕松行走,到達指定位置。隨著合龍指令的下達,架梁吊機完成吊裝。
新冠疫情導致項目工期延誤
作為武漢市首個復工的橋梁工程
江漢七橋復工之后的
生產建設情況是怎樣的呢?
江漢七橋作為武漢市內的第七座跨漢江通道。今年,受突發疫情、汛情影響,耽誤工期4個月。“戰疫情,斗洪水,把損失的時間搶回來。”“發揚鐵軍精神,掀起大干高潮。”中鐵大橋局的建設者們枕戈待旦。
形勢逼人,刻不容緩。項目部全體人員充分發揚戰疫精神,積極推動疫后復工復產,使江漢七橋成為武漢首個復工的橋梁工程。在汛期來臨時,秉承大橋人“不畏艱險,敢打硬仗”的優良傳統,時刻堅守大堤外,加強日常防汛巡查。經過30天的堅守,水退人進,全體人員發揚“大雨小干,小雨大干,不下雨拚命干”的奉獻精神,不斷縮短節段架設時間。
▲江漢七橋項目部聯合武漢城投集團成立市級防汛搶險分隊
主拱合龍后
即將進入橋面鋼梁架設施工
還想了解更多關于江漢七橋的信息?
項目鏈接
江漢七橋位于知音橋和古田橋之間,是漢江上第七座公路橋梁。該橋線路全長2754米,其中跨江主橋長672米,主橋為三跨連續鋼桁系桿拱橋,全橋共56個節間,兩邊跨各11個節間,中跨34個節間。主橋標準橋面總寬47米,設計為雙向6車道,并預留遠期拓寬至雙向8車道條件。
大橋建成后,對促進武漢“兩江四岸”協調、可持續發展,助力武漢經濟發展,減輕二環線過漢江的交通壓力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文字:黃鈺珩 余婭娟 張 倩
圖片:黃鈺珩 付 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