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
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
山西臨汾市
河汾一路跨鐵路立交橋通車
該工程是臨汾市委市政府重點工程
也是目前臨汾市
首座規模最大、投資最大的
跨鐵路橋梁工程
該工程包括河汾一路段(0.816千米)及平陽北街段(0.746千米)兩部分,全長1.562千米。河汾一路主橋采用雙幅不平衡轉體跨越南同蒲鐵路上、下行線與臨汾站牽出線,通過匝道與平陽北街的互通,并連接周邊現狀道路。項目原址為原汾東鐵路立交橋,原橋寬10米,雙向兩車道,機非混行,始建于1960年,分別于1985年拆除重建、2000年進行加固維修,東接雙向8車道華康路,西接雙向4車道北外環路。因年久失修,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限高限載,成為市區交通的“瓶頸”和“堵點”。橋梁施工過程中克服了征拆難度大、安全防護壓力、環境復雜、轉體部分跨度大等困難。
舊橋拆除是項目最為關鍵的重、難點工程。既有舊橋為一座偏東西走向的4跨簡支梁橋,同時上跨平陽北街和南同蒲鐵路。為保障舊橋拆除不影響鐵路既有線運行,項目建設團隊從舊橋拆除專項施工方案的審批到施工計劃的批復,再到現場具體實施,攻艱克難歷時2個月之久。根據鐵路天窗點施工規范要求,項目部采用兩臺500噸汽車吊進行T梁吊裝拆除,在每天110分鐘天窗點進行施工,2天內順利完成舊橋拆除。
主橋鋼箱梁轉體是施工全過程中最高的“山峰”,采用雙幅不平衡同步轉體施工,跨越南同蒲鐵路上、下行線與臨汾站牽出線,左右兩幅為順時針同步轉動,整個施工過程在安全風險大、技術要求高、施工場地受限的條件下,安全、正點在120分鐘內完成毫米級“轉身”。
項目建設過程中一度受疫情影響,工期十分緊張。為將工期搶回來,施工人員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追進度。繼7月2日主橋鋼箱梁成功轉體后,項目全體員工充分發揚“要干就干最好,要爭就爭第一”的拼搏精神,凝心聚力,團結協作,如期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節點目標,確保了項目建設安全、優質、高效。
河汾一路跨鐵路立交橋的通車,實現了河汾一路跨越鐵路與平陽北街的全面互通,極大緩解東西城交通擁堵狀況,為東、北兩城區市民的交通出行帶來了便捷。同時,該橋梁將汾河景觀帶與澇洰河生態景觀帶連通,為臨汾市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了臨汾市人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監制|舒智明
審核|祁曙光
編輯|王小梅 熊旭輝 何敏
圖文|姚希樂 王亞京(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