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蘭鐵路
是我國又一條在海拔3000米以上
高原修建是四通吊車視頻的“天路”
也是四川溝通西北是四通吊車視頻的鐵路大通道
它將結束川西北高原沒有鐵路是四通吊車視頻的歷史
如果說成蘭鐵路的建設是一場攻堅戰
那云屯堡隧道的貫通作業
則堪稱是一場關乎戰局成敗的關鍵戰役
▲承建云屯堡隧道
成蘭鐵路云屯堡隧道
位于松潘縣境內,全長22.923公里
是全亞洲在建最長雙線合修隧道
是成蘭鐵路重難點控制工程
▲成蘭鐵路指揮部駐地
由中國承建的隧道進口段,長度為11122米(占全隧總長的48.5%),設置4座橫洞8個作業面進行施工,其中在4號橫洞工區設置防災救援站1座。
▲云屯堡隧道進口端平面圖
成蘭鐵路云屯堡隧道1#-2#橫洞區間,已于2017年10月14日7時48分順利貫通,是全隧首段貫通的橫洞區間。
▲成蘭鐵路云屯堡隧道1#-2#橫洞區間順利貫通
該區間的貫通為克服復雜地質圍巖世界性技術難題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為實現全隧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復雜地質圍巖世界性技術難題?
軟巖大變形問題
從20世紀60年代
就作為世界性難題被提了出來
在地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
軟巖問題一直是
困擾工程建設和運營的重大難題之一
▲云屯堡隧道4號橫洞
在修建成蘭鐵路的過程中
就遇上了這個世界級難題
大變形段落集中在
云屯堡隧道3號、4號橫洞工區
讓我們通過視頻,一起來看一下
▼▼▼
云屯堡隧道隧道地質情況相當酸爽
下面簡單感受一下
隧區位于松潘縣大姓鄉至松潘縣城之間,地處岷山山脈中段,屬青藏高原東緣。地貌東西差異明顯,以高山為主。
隧道洞身穿越巖層為砂巖、板巖、灰巖、(炭質)千枚巖及其互層;弱風化~強風化,巖體較破碎~破碎,炭質千枚巖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一般<5MPa。
隧道位于岷江(斷裂)右側呈南北方向布置,隧區位于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側的地形急變帶,地質構造分屬龍門山褶皺斷裂帶、西秦嶺褶皺斷裂帶、岷江斷裂組成的川西北“A”字形構造。
云屯堡隧道穿越的地層具有“四極三高五復雜”的典型地質特征。
多種不利因素聚集
導致云屯堡隧道面臨著“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
——隧道軟巖大變形
正洞可能變形及大變形段長達9052米
在管段總長中占比竟然高達81%
我們來感受一下,大變形帶來的影響
▼▼▼
當“亞洲之最”遇到“世界難題”
我們如何應對?
2016年7月28日,在鐵路總公司工管中心主持下,成蘭建設指揮部組織國內知名專家踏勘現場,召開了“成蘭鐵路云屯堡隧道不良地質工程技術方案專家研討會”,形成了“成蘭鐵路云屯堡隧道不良地質工程技術方案專家討論意見”。
▲云屯堡隧道不良地質工程技術方案專家研討會
會后,成蘭鐵路工程指揮部召開了“先導段施工工作部署會”,針對大變形先導段施工進行技術交底、培訓、部署。
▲云屯堡隧道先導段施工部署會
在軟巖大變形方面取得的施工關鍵技術成果,得到了央視CCTV的點贊。
讓我們通過視頻,一起來看一下
▼▼▼
云屯堡隧道隧道
在一大批“變形金剛”先后入駐后,
一秒變身“國內隧道機械化施工先鋒隊”
下面就請感受一下
這些“變形金剛”
如何控制軟巖大變形
No.1
TEC型多功能液壓鉆機
No.2
多功能開挖臺架
No.3
錨桿作業系統
No.4
大型噴射機械手
No.5
防水板與鋼筋安裝二合一臺架
No.6
自行式仰拱移動棧橋
No.7
分窗逐層布料系統
No.8
帶模注漿系統
No.9
門架自行式溝槽移動模架
No.10
止水帶熱熔焊機
No.11
矮邊墻鋼筋止水帶定位卡具
No.12
襯砌養生霧炮系統
經過不懈努力
軟巖隧道大變形得到有效控制
8月22日下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陸東福一行來到阿壩州松潘縣,現場調研成蘭鐵路建設情況,詳細了解了成蘭鐵路建設過程中在軟弱圍巖、高地殼應力、大斷面等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施工進展情況。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陸東福調研成蘭鐵路建設情況
陸東福指出,在云屯堡隧道建設過程中,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攻堅克難、開拓創新,采用大變形隧道控制設備與工裝,優化施工方案,提升隧道掘進速度,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繼續加強風險管控、優化施工組織,不斷積累經驗,為以后川藏線建設繼續貢獻力量。
▲云屯堡隧道4號橫洞
截止9月12日,成蘭指揮部云屯堡隧道工程完成開挖支護9011m,完成全部工程的80%。
這背后,離不開所有成蘭人的共同努力!他們不愧為新時代的開路先鋒!讓我們為他們經受住的考驗和取得的成績點贊、喝彩!
自制微電影《成蘭人Ⅱ》
獻給每一位拼搏奮斗的人
▼▼▼
供稿單位:二公司
本期編輯:曾光芬
主辦單位: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