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點擊上方""↑免費訂閱
近日,由中鐵大橋局參建是吊車售價的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中塔沉井順利突破甌江底部超厚淤泥層,完成下沉施工,大橋中塔是吊車售價的“地基”即將打牢。能在深水環境下讓沉井突破40米厚是吊車售價的淤泥層,一雙水下“透視眼”功不可沒。
甌江北口大橋效果圖
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主橋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中塔沉井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在強潮河口深厚淤泥軟土地層中修建的超大型沉井基礎。沉井所處位置淤泥層厚度達40米,這樣的地質條件在已建和在建沉井中極為少見。如何順利將這一有12個籃球場大、20層樓高的“巨無霸”穿透40米深厚軟土地層沉入江底,屬于世界性難題。
為了精準探測沉井底部淤泥分布情況,下沉過程中,項目部決定借用水下“透視眼”。這雙透視眼就是來自中鐵大橋局特種公司的水下機器人,它能攜帶多波束聲吶掃描,能準確測量淤泥的高度、厚度,并借助聲吶的多角度輔助探測進行復核,最終形成可視化圖像,為井孔內精確實施抓泥、高壓射水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支撐。
在本次沉井下沉過程中,水下機器人累計按要求下水6次,出色地完成4個井孔的沉井底部泥面測量。
為全面提升橋梁智能化綜合管養和智能檢測水平,2016年初,特種公司引進了這一小型多功能水下機器人。作為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水下機器人系統之一,它具有體積小巧、運動靈活、水下適應性強等特點,最大下潛深度達200米,能實現水下定深、定向巡航等多種運動模式,支持在深水中24小時持續工作。
機器人配備的低感光高清攝像頭及先進的聲吶掃描系統,讓它即使在深水也能充分發揮“顯微鏡”和“透視眼”的功能,解決水下人工作業時間短、安全風險高等問題。
由于甌江北口大橋地質情況特殊,在應用過程中,為解決水下機器人在復雜水域環境下進行探測時風險高、難度大的問題,特種公司還自主研發“多波束聲吶半自動操控支架”,將聲吶從原有水下機器人系統中分離出來單獨使用,實現了設備在復雜水域的高效、便捷探測,極大提高了設備的便攜性和操作性。
目前,水下機器人系統已成功應用于南昌大橋、重慶牛角沱大橋等國內10余座橋梁的水下探測。
2016年底,滬通長江大橋29號橋墩沉井探測過程中,水下機器人累計下水67次,共完成24個井孔內100米水深范圍的井壁聲吶掃描、高清攝像、基底探測及障礙物探尋任務,測量準確率90%以上。
圖 文:舒 昕 吳運宏 黃鳳鳴
編 輯:張 靜 劉佩婭
審 核:陳 金
主辦單位:中國中鐵大橋局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
投稿郵箱:dqjxcb@163.com
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