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馬尾辮
戴著眼鏡600噸履帶吊,月牙兒笑的美人師父
她叫王琪,是一名起重機操作員
也是我們“起重司機”的一員
驅動世界上最大的單門液壓起重機
一次起重量5000噸
和珊珊一起聽
她和鶴的故事
△大國重型裝備-5000T門式起重機
王琦正在操作世界上最大的單門液壓起重機,起重能力5000噸,有效起吊高度145米,相當于一次將1000頭大象提升到50層樓的高度600噸履帶吊|駕駛 5,000 噸!創世界紀錄,這位美妃有點“兇”,就地誤差不超過一毫米。
在這臺5000噸門式起重機的研發制造過程中,一建專家組對設計圖紙進行了7次系統優化,修改設計150余次。機器可根據需要輕松變換成20多種不同造型,還可以帶裝備行走,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起重是一個高風險行業,而這臺起重機采用液壓系統,全電腦控制。操作的人不僅要非常嚴謹,還要有很多機械、液壓、通訊、結構、電氣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在起重機組裝階段,王琦被選為主要操作員。
01
大挑戰!第一次5000噸
用了三個月才學會基本操作
“我去現場看看,好家伙,有400多種零部件。”王奇說道。有必要知道每個組件屬于哪個系統以及它的用途。否則,如果在吊裝過程中屏幕報錯,您將無法在第一時間準確判斷問題出在哪里。
學習是重中之重。王奇先是看整體圖了解八大系統的功能,然后看系統圖,將圖中的各個結構與現場實物進行對比。無論時間、地點或想到什么,這些材料都是在當地使用的。樹枝和石頭用得最多,它們蹲在地上畫圖計算。也看了一些實用的專業書籍,也咨詢過不同專業的高手。
后來,王奇覺得看圖還不如自己畫。碰巧團隊需要 3D 圖片來拓展市場。在船長的幫助下,她學會了3D繪圖軟件,并和隊友一起完成了起重機的3D模型。
桌子上放著一摞學過的書,站臺上貼滿了筆記。 3個多月后,王琦終于覺得自己“像個接線員”了。
02
完美駕駛
向北走,屢破紀錄
2014年12月29日,組裝好的起重機將進行性能測試。一臺 5,000 噸的龍門起重機必須舉起 6,250 噸的負載才能獲得資格并進入市場。前一天,王琦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們準備好了,5000噸二手吊車,明天就看你了。
考試當天,王琦盯著電腦屏幕,手指不停地操作。起、降、開、合錨的動作在她的指尖重復了上千次,最終以125米的起吊高度和6250噸的重量創造了世界紀錄!在測試成功的那一刻,王奇深吸了一口氣:“5000噸,我們做到了!”
2016年8月2日,這臺起重機迎來了它的“首秀”。任務是在華北石化290萬噸/年蠟油加氫裂化裝置中吊裝兩臺1306噸加氫處理反應器。
但在現場組裝后期,卻玩起了“小脾氣”——幾臺千斤頂一啟動就背壓,導致油缸不能正常工作。
線路連接正常,油路正常。問題是什么?王奇打開之前的操作記錄,試圖從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中尋找解決辦法。再次確認千斤頂的工作性能后,王奇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應該是油管在入庫時進入了空氣。在安全范圍內,可以提高發動機轉速,增加流量。果然,千斤頂動了! 2小時32分鐘,反應堆牢牢固定在地基上。
“王琦,提高,提高?!?/p>
“王琦,向南橫走。”
…………
5年來,王琦攜5000噸級起重機,在華北、西北、東北等廣東二橋項目的煉化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已完成13次1000噸以上的大型吊裝,總吊裝重量3.214萬噸,實現萬次起重作業“零差錯”,多次刷新全國及集團吊裝記錄。
03
她和鶴的故事
在“大國”的領獎臺上
從一開始到現在,第一次聽到王奇這個職業的人都會大吃一驚。因為王琦與大家印象中的吊車司機形象真的相差甚遠。
王奇總是習慣于告訴對方自己并不特別,但這臺機器不一樣。
△生活中的王琦
8月30日下午,工程建設公司一建設公司5000噸門式起重機作業隊班長、主要操作工王琦登上聯合舉辦的【大國】全國演講比賽由國資委宣傳局發布。她和鶴的故事,贏得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很高興在本次比賽中獲得銅獎!
王琦所在的第一建設公司,1960年代,第一代專家用老式滑輪吊起20噸重的水庫閘門吊車出租,關鍵時刻讓遼沉地區600萬人免遭洪水;
1980年代600噸履帶吊,第二代專家以雙桅整體吊裝技術吊裝606噸反應堆,創下全國紀錄;本世紀初,第三代專家用1350噸履帶起重機吊起1206噸反應堆,創造了新的全國紀錄。
不僅是王琪,她的5000噸操作團隊基本上都是由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大學畢業生組成。他們繼承了老一輩石油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并將這種拼搏精神延伸到了吃苦耐勞、熟練工作的能力。
她是我們的起重機司機之一
這也是我們舉重者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