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點擊上方""↑免費訂閱
6月27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是橋式起重機的世界最大跨度是橋式起重機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長江大橋兩座主塔全部封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中新社、央廣網、中工網、新華日報、長江日報、北京衛視、江蘇衛視、南通日報、開封日報、武漢交通廣播、中華建設、江蘇經濟報等各級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6月27日,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成功封頂。至此,大橋兩座高達330米是橋式起重機的主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橋塔已全部建成。
據悉,滬通長江大橋預計將在今年9月完成主跨合龍,11月實現邊跨合龍。2020年1月大橋將進行鐵路橋面道砟的施工以及鋼軌的鋪設。
丁曉春攝(人民視覺)
新聞鏈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6/28/nw.D110000renmrb_20190628_4-06.htm
新華社南京6月27日電(記者劉宇軒)27日,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順利封頂。至此,該橋兩座高達330米的主塔全部建成,標志著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建設取得了關鍵性進展。
由中鐵大橋局施工建設的滬通長江大橋全長11072米,主橋長2296米,主跨1092米,為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項目部寧朝新介紹,索塔是斜拉橋的關鍵受力結構,斜拉橋跨度越大就要求索塔建筑高度越高。只有更高的索塔才能牽拉起超大跨度的主梁。為滿足該地長江主航道通航需求,滬通長江大橋主跨設計為1092米,主塔高度隨之攀升到330米,相當于110層樓高。
此次封頂的南主塔混凝土用量高達7.3萬立方米,鋼筋用量1.1萬噸,施工體量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極為罕見。除超大施工體量外,工程建設質量要求也非常嚴格。大橋建成后,按照設計標準,須可抵御13級臺風、8級地震和10萬噸級船舶的撞擊。
在建設過程中,中鐵大橋局相繼克服巨型沉井施工、大體積混凝土灌注、超高橋塔混凝土抗裂等施工難題,采用DOKA液壓爬模體系,合理布置大型塔吊,在確保工程質量前提下,大幅縮短施工時間,創造了超高空主塔快速施工新紀錄。
滬通長江大橋為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是滬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錫通高速公路共同的過江通道,設計為上層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4線鐵路。大橋預計于2020年1月進行鐵路橋面道砟施工及鋼軌鋪設。建成通車后,將有利于沿海鐵路暢通,完善區域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過江運輸能力,促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完)
新聞鏈接:
http://m.xinhuanet.com/js/2019-06/28/c_1124681521.htm
6月27日,工作人員在拍攝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
當日,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順利封頂。至此,該橋兩座高達330米的主塔全部建成,標志著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建設取得了關鍵性進展。滬通長江大橋全長11072米,主橋長2296米,主跨1092米,是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設計為上層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4線鐵路。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新聞鏈接:
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9-06/27/c_1124679269.htm
▲6月27日,工作人員在拍攝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 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新華社南京6月27日電(記者劉宇軒)27日,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順利封頂。至此,該橋兩座高達330米的主塔全部建成,標志著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建設取得了關鍵性進展。
由中鐵大橋局施工建設的滬通長江大橋全長11072米,主橋長2296米,主跨1092米,為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項目部寧朝新介紹,索塔是斜拉橋的關鍵受力結構,斜拉橋跨度越大就要求索塔建筑高度越高。只有更高的索塔才能牽拉起超大跨度的主梁。為滿足該地長江主航道通航需求,滬通長江大橋主跨設計為1092米,主塔高度隨之攀升到330米,相當于110層樓高。
此次封頂的南主塔混凝土用量高達7.3萬立方米,鋼筋用量1.1萬噸,施工體量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極為罕見。除超大施工體量外,工程建設質量要求也非常嚴格。大橋建成后,按照設計標準,須可抵御13級臺風、8級地震和10萬噸級船舶的撞擊。
在建設過程中,中鐵大橋局相繼克服巨型沉井施工、大體積混凝土灌注、超高橋塔混凝土抗裂等施工難題,采用DOKA液壓爬模體系,合理布置大型塔吊,在確保工程質量前提下,大幅縮短施工時間,創造了超高空主塔快速施工新紀錄。
滬通長江大橋為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是滬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錫通高速公路共同的過江通道,設計為上層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4線鐵路。大橋預計于2020年1月進行鐵路橋面道砟施工及鋼軌鋪設。建成通車后,將有利于沿海鐵路暢通,完善區域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過江運輸能力,促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
新聞鏈接:
http://203.192.15.131/content/20190628/Articel07005BB.htm
CCTV13[新聞30分]
江蘇 滬通長江大橋主塔建設全面完成
新聞鏈接:
http://tv.cctv.com/2019/06/27/VIDEdPFmRNGsqfoDCLrLdahL190627.shtml
CCTV13[新聞直播間]
江蘇 滬通長江大橋主塔建設全面完成
新聞鏈接:
http://tv.cctv.com/2019/06/28/VIDEJVVKs0jYCZTDCv18hOnA190628.shtml
CCTV2[經濟信息聯播]
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成功封頂
新聞鏈接:
http://tv.cctv.com/2019/06/27/VIDEcLYhvTlHeWrZLDETqS4W190627.shtml
CCTV13[午夜新聞]
江蘇滬通長江大橋主塔建設全面完成
新聞鏈接:
http://tv.cctv.com/2019/06/28/VIDEoSeswcs5hXDnaA9lM9II190628.shtml
CCTV13[新聞直播間]
江蘇滬通長江大橋主塔建設全面完成
新聞鏈接:
http://tv.cctv.com/2019/06/28/VIDE0jVDU7fFd1KKfjErlbYP190628.shtml
6月27日,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順利封頂。至此,該橋兩座高達330米的主塔全部建成,標志著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建設取得了關鍵性進展。滬通長江大橋全長11072米,主橋長2296米,主跨1092米,是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設計為上層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4線鐵路。
圖為6月26日拍攝的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封頂施工現場(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新聞鏈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6/28/content_424549.htm?div=0
中新社南京6月27日電 (記者 朱曉穎)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長江公鐵兩用大橋的南主塔27日封頂。伴隨最后一方混凝土在大橋的江蘇張家港一側澆筑完畢,大橋兩座330米主塔全部建成。
滬通長江大橋位于長江江蘇南通和張家港段,連接南通市和張家港市。其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建設、中鐵大橋設計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全長11072米,主橋長2296米,主跨1092米,是目前中國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項目部二分部經理寧朝新當日介紹說,大橋是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身兼國家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功能,為滬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錫通高速公路共同的過江通道,設計為上層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4線鐵路。
寧朝新表示,該橋在建設工程中共使用48萬噸鋼材,相當于12個“鳥巢”的用量;使用混凝土230萬立方米,相當于8個國家大劇院的用量。其工程規模大,施工難度高,科技創新多,代表了當前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建設的高水平。
例如,為滿足該地區長江主航道通航需求,滬通長江大橋主跨設計為1092米,主塔高度也隨之“長高”到330米、相當于110層高樓。此次封頂的南主塔施工體量,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創下新記錄。建設過程中,中鐵大橋局相繼克服巨型沉井施工、大體積混凝土灌注、超高橋塔混凝土抗裂等施工難題,創造了超高空主塔快速施工新紀錄。
根據設計要求,大橋建成后必須可抵御13級臺風、8級地震及10萬噸級船舶的撞擊。
滬通長江大橋預計于今年9月完成主跨合龍,11月實現邊跨合龍。
寧朝新表示,大橋將成為沿海重要的鐵路、公路過江通道,對盡快實現沿海鐵路全線貫通,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過江通道運輸能力,推進長三角社會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完)
新聞鏈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6-27/8876626.shtml
央廣網武漢6月27日消息(記者黃炎秋 通訊員張靜 祁曙光)記者今天上午從中鐵大橋局獲悉,6月27日8點,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畢,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的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成功封頂,至此,大橋兩座高達330米的主塔全部建成,該橋也是國內主塔最高、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長江大橋 央廣網發 通訊員許叢軍 攝
滬通長江公鐵兩用大橋全長11072米,主跨1092米,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大橋身兼國家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功能,為滬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錫通高速公路共同的過江通道,設計為上層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4線鐵路。
記者了解到,該橋在建設工程中共使用了48萬噸鋼材,相當于12個“鳥巢”的用量;使用混凝土230萬立方米,相當于8個國家大劇院的用量。
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項目部二分部經理寧朝新介紹,“索塔是斜拉橋的關鍵受力結構,斜拉橋跨度越大就要求索塔建筑高度越高,滬通長江大橋主跨有1092米,所以主塔高度也隨之攀升到330米,相當于110層高樓,是國內最高主塔,世界公鐵橋中最高主塔。”
據悉,滬通長江大橋預計將在今年9月完成主跨合龍,11月實現邊跨合龍。2020年1月大橋將進行鐵路橋面道砟的施工以及鋼軌的鋪設。大橋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成為沿海重要的鐵路、公路過江通道,對盡快實現沿海鐵路全線貫通,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過江通道運輸能力,促進長三角社會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鏈接:
http://www.cnr.cn/hubei/yuanchuang/20190627/t20190627_524665790.shtml
中工網訊(記者 張翀 通訊員 祁曙光)6月27日8點,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畢,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的滬通長江大橋南主塔成功封頂,至此,大橋兩座高達330m的主塔全部建成。
滬通長江公鐵兩用大橋全長11072m,主橋長2296m,主跨1092m,為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大橋為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身兼國家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功能,為滬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錫通高速公路共同的過江通道,設計為上層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4線鐵路。
大橋工程所用鋼材約48萬t,相當于12個“鳥巢”所用鋼材;混凝土230萬m3,相當于8個國家大劇院的用量。大橋采用Q500qE高強度鋼、2000Mpa級平行鋼絲斜拉索等新材料,系國內首次采用。其工程規模之大、施工難度之高、科技創新之多,創造了世界橋梁和中國橋梁建設的多個之最,代表著當前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
據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項目部二分部經理寧朝新介紹,斜拉橋的主要結構包括索塔、主梁、斜拉索等組成部分。其中,索塔是斜拉橋的關鍵受力結構,斜拉橋跨度越大就要求索塔建筑高度越高,只有更高的索塔才能牽拉起超大跨度的主梁。為滿足該地區長江主航道通航需求,滬通長江大橋主跨設計為1092m,主塔高度也隨之攀升到330m,相當于110層高樓,為國內最高主塔,世界公鐵橋中最高主塔。
此次封頂的南主塔共完成混凝土用量高達7.3萬m3,鋼筋用量1.1萬t,施工體量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絕無僅有。除施工體量超大外,滬通長江大橋的建設質量要求同樣很嚴。根據設計要求,大橋建成后,必須可抵御13級臺風、8級地震以及10萬t級船舶的撞擊。
由于主塔高度高、體量大,為增加主塔的橫橋向剛度,滬通橋主塔采用了鉆石形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倒Y形、H形或A形主塔結構相比,鉆石型主塔的構造和模板體系都更為復雜,施工周期也更長。面對復雜的結構和龐大的施工體量,中鐵大橋局充分發揮橋梁建設專業優勢,相繼克服了巨型沉井施工、大體積混凝土灌注、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泵送、超高橋塔C60高性能混凝土抗裂等施工難題,通過采用進口的DOKA液壓爬模體系,合理地布置大型塔吊,大大縮短了施工所用時間,創造了超高空主塔快速施工新紀錄。
據悉,滬通長江大橋預計將在今年9月完成主跨合龍,11月實現邊跨合龍。2020年1月大橋將進行鐵路橋面道砟的施工以及鋼軌的鋪設。大橋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成為沿海重要的鐵路、公路過江通道,對盡快實現沿海鐵路全線貫通,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過江通道運輸能力,促進長三角社會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鏈接:
http://build.workercn.cn/33129/201906/28/190628085015260.shtml
新聞鏈接:
http://xh.xhby.net/mp3/pc/c/201906/28/c651700.html
新聞鏈接:
http://www.cjrbapp.cjn.cn/p/106293.html
新聞鏈接:
http://news.cctv.com/2019/06/28/VIDEuhVVAbMJ5z3ETY1a42UX190628.shtml
新聞鏈接:
http://news.cctv.com/2019/06/27/VIDE7HbrmIaOfDIYKMGmblgQ190627.shtml
新聞鏈接:
http://epaper.ntrb.com.cn/new/ntrb/html/2019-06/28/content_170900.htm
新聞鏈接:
http://kfrb.kf.cn/html/2019-06/28/content_399553.htm
新聞鏈接:
http://www.appwuhan.com/folder1/folder8/2019-06-27/258105.html
新聞鏈接:
http://www.zhjsw.cn/mobile/news/show-2878.html
新聞鏈接:
http://jsjjb.xhby.net/mp2/pc/c/201906/28/c652081.html
編 輯:張 靜 劉佩婭
審 核:陳 金
主辦單位:中國中鐵大橋局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
投稿郵箱:dqjxcb@163.com
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