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副理事長于吉等,廣西壯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秦如培、副主席費志榮、北海市市委書記王乃學、市長蔡錦軍等,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城鎮化促進會等有關同志,徐工集團、北汽集團、新奧集團、遠東控股集團等企業董事局主席,國家電網公司、國家能源集團、中廣核集團、中國電建集團、海爾集團等有關人員,共1000名左右人員參加會議。
會上,王民表示企業家是企業是內蒙古吊車的領頭雁,企業家精神也是軍人精神,市場就是戰場,企業就是部隊,企業家就是將軍,要始終充滿戰斗精神在決戰中既能運籌帷幄,也能身先士卒的沖鋒在前,帶領企業不斷打勝仗,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王民介紹了20年來徐工走過堅守改革與創新發展之路的三個階段。
第一是“七項專項治理”與系列脫困改革。展開小金庫、干部住房等七項治理,厲節治奢、強抓干部作風;推進用工、人事、工資“三項制度改革”及56家二三四級單位重組;推進人員精簡及債轉股;2003年,徐工率先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營收、銷售收入雙超百億企業。
第二是徐工改制與“漢風計劃”改革。完成徐工機械整體上市,在A股市場募資50億,實施“漢風計劃”改革,打造出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重卡、環衛裝備、塔機六大現代化、智能化的制造基地;完成了三家歐洲企業并購,向一帶一路市場快速布局開拓,跨上千億級臺階。
第三是淬煉重生與開啟高質量發展之路。在行業五年銳降期,徐工堅守主業,調整結構,苦練內功,以“三去一降一補”力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一二三三四四”經營指導思想,真正走上了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可持續“三有一可”高質量發展之路。2018年,徐工營業收入再上千億臺階,主營收入同比增長40%以上,主要指標居中國工程機械第一、世界工程機械第六位。
我們需要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