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關注我
集團公司首屆“十大榜樣”之一:
四公司銀西鐵路項目部支部書記丁彥雨
和他是吊車視頻監控的團隊
一個有希望是吊車視頻監控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是吊車視頻監控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提起丁彥雨和中鐵二十二局四公司銀西項目部,九龍村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他們可是好樣的!”
甘肅慶陽,隴東黃土高原,連日的暴雨之后,處于黃土溝壑邊緣的寧縣九龍村水量陡增。
2017年5月12日,隨著“轟”的一聲,九龍村半山腰的一家居民窯洞突然坍塌了! “不好,有人被埋了!”鄉親們連忙趕往坍塌的窯洞,但面對鋪天蓋地滾下來的塌方體,一時手足無措。
幾乎同一時間,正和四公司銀西鐵路項目部黨支部書記丁彥雨協調施工用地的九龍村村主任王所勤的手機響了,接完電話,他臉色陡變,起身就要走。
“出了什么事?”丁彥雨關切的詢問。
“村里一戶人家窯洞沖塌了,有人被埋了!”
“那還等啥呀,快點去看看!”
丁彥雨不由分說拽著王所勤一路小跑,趕赴現場。途中,他拿出手機,緊急通知項目部現場暫停施工,所有職工立即趕往塌方窯洞,不惜一切代價搶救被埋村民!
3分鐘后,一支由30余人組成的救援隊伍,浩浩蕩蕩向著出事地點趕來。
村民石興龍家,他70歲的老父親不幸被掩埋其中。丁彥雨趕到后,撥開人群,來到前面一看,發現石興龍和家人情緒幾近失控,一邊哭喊著“爹呀,爹呀”,一邊瘋了一樣扒著土方。再看窯洞口,丁彥雨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由于一側山體幾乎全部坍塌,大量滾石雨點般的砸向坡下,整個窯洞被埋了個結結實實,上面本來豎直的山體竟然全部凹了進去,隨時都有二次塌方的危險!
隨后趕到的寧縣新寧鎮書記、鎮長,一時間也沒有好辦法。新寧鎮書記栗芳年快步走到丁彥雨面前,急切的問道:“你們是搞工程的,又在干隧道,你們為主力進去救人,行不行?”
“好,沒問題!” 丁彥雨不假思索,“弟兄們,把挖掘機開進來,這邊!”
院里聚集的老百姓自動閃開了一條縫, “來了來了”!項目部副經理張斌氣喘吁吁的邊跑邊喊。工人們拿著鐵鍬、繩索跑步來到窯洞前,一臺小型挖掘機也“突突突”的開了過來。
利用清理現場的空檔,丁彥雨和救援隊員一起制定了用挖掘機臂做支撐,徒手清理廢墟尋找生命的救援方案。
救援人員分成兩組,第一組人員指揮挖掘機慢慢靠近塌方窯洞,使用挖掘機臂給救援人員撐起救援空間。第二組丁彥雨決定自己上。他招呼幾個項目骨干黨員和青年組成突擊隊,進入到窯洞內部。
“張斌、海成,行不行?”丁彥雨喊道。
“沒問題!”“還有我!”“算我一個!”大家紛紛舉手!
丁彥雨感動不已,迅速把突擊隊員們分成三個班次輪番進入窯洞,每五分鐘更換一班。
窯洞內,大家屏住呼吸,拼命刨土。早一分鐘挖到老人,就多一份希望。頭頂不時滑落大大小小的石塊,一旦坍塌再次發生,后果不堪設想。丁彥雨與鏟車臂相對而立,挺在窯洞一側,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砰砰砰”的心跳聲。悶熱潮濕的空氣中,凝集著緊張而沉重的氣氛。
開始,救援人員用鐵鍬鏟土,到后來,靠近老人所在的位置時,怕誤傷老人,救援人員改為徒手清理。在那時,一抔土、一塊磚都連著一條命,讓大家感到重千斤!
“哎呀”!張海成的手不小心被廢墟中的玻璃瓦塊劃中了,血溢出來,染紅了襯衣袖口,抬頭一看,大家都在緊張刨土,他沒有吱聲,吸吮了一下傷口之后,繼續用另一只手清理面前的石塊!
年近六十的楊鳳龍,跟隨一組進來之后就埋頭挖土。一組下去,他偷偷留下來,另一組上來,他還在那里,“當時哪里顧得上危不危險,事后想想還是挺可怕的。一旦塌了,我們十幾個弟兄們就全完了!”至今,楊鳳龍仍然心有余悸,“小丁的沉著冷靜和勇敢是我沒想到的。我是一個老鐵道兵,小丁在我面前就是個新兵蛋子,關鍵時刻,他沖在最前面,我怎么能慫呢?!”
經過20多分鐘的輪番作業,突擊隊員們終于在窯洞里側挖出了老人,遺憾的是,老人已沒了生命體征!當四名工人將老人從窯洞里抬出時,村民們默默站立,院子里一片安靜,既為老人的不幸哀悼,也向救援人員的英勇致敬!
當天晚上,突擊隊員們繼續組織小型裝載機,對窯洞塌方體進行清理,直到凌晨才離去……
第二天,丁彥雨來到寧縣車站時,看到王所勤主任和幾個鄉親們已經在那里等他了:車站80畝紅線用地正式交付使用!而之前這塊地已經拖了整整三個月!
王所勤握著丁彥雨的手感慨地說:“昨天塌方搶險的時候,為了救俺們村里一個村民,你和工人們啥也沒說,拿著自己的命沖在最前面,真是好人啊!”轉過身,王主任又對身邊的鄉親們說:“以后,誰為難他,誰就是跟咱自己過不去!”
自此丁彥雨成為銀西鐵路建設的“綠色通行證”,凡是沿線有鐵路施工和地方老百姓發生沖突的地方,他一去,問題總會迎刃而解。
丁彥雨說,“這些老百姓就如同我們的兄弟姐妹,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把心交給他們,他們也會真心對你!下次再有那樣的事,我和職工們還是會沖上去!”
丁彥雨說到做到!在銀西鐵路建設中,他們始終堅持以沿線群眾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目標,修大路、建小路,幫助村民們發展經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他們曾捐資近十萬元,幫助當地學校改善教學條件,從愛心助考、到夏送清涼,從金秋助學、到冬送溫暖……哪里有群眾需要,他們就出現在哪里。
以心換心,項目部的善舉贏得了沿線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進場后三個多月,他們就完成臨時征地300余畝,修筑各類施工便道3000余米,工程施工迅速推進。
然而,上天仿佛是在考驗他們,考驗這個團隊的英雄成色有幾多!
2019年4月5日,清明節,正在現場巡察的丁彥雨接到集團公司指揮部副書記曲懷志的電話:“不好了,九龍村那邊的中嘴山森林著火了,大家準備去救火!”這邊剛放下電話,那邊鎮上打來了請求支援滅火的緊急電話。
同樣想也沒想,丁彥雨第一時間召集工區全體人員緊急集合,拿上所有的滅火設備,召集兩輛灑水車。“兄弟們,救火,出發!”隨著他一聲令下, 80余人像離弦的箭一樣,立即奔赴火災現場!
不到半個小時,他們就到達火災山腳下。此時,山火已經大面積蔓延,火勢迅猛,遠隔幾十米,大家就能感覺到熱浪炙烤著自己的每一個細胞。更讓人揪心的是,著火處山體陡峭,大型救援車輛根本無法靠近,而明火區域距縣城僅三公里,情況萬分危急!
面對嚴峻的形勢,丁彥雨異常冷靜。他沒有急于讓大家沖上去,而是命令兩輛灑水車在山腳下待命,讓大家把水倒在毛巾上,捂住口鼻,防止被煙塵嗆傷。隨后,他根據火勢和山體結構,將救援人員分成三組,向山火發起進攻。
滅火隊員們每人攜帶兩個滅火器,五人一組一字排開,集中滅火器控制火勢。白色的濃煙裹著熱浪撲過來,大家臉上都是黑的,鼻子里都是灰塵,每個毛孔都是滾燙的,但沒有人退縮!
經過3個多小時的搶險,森林大火終于被撲滅了。大家一摸身上都濕透了,有熱汗,也有冷汗!
在生與死的較量中,在人與火的斗爭中,丁彥雨和銀西項目部的職工沒有退縮,敢打敢拼,不僅贏得了救援工作的勝利,他們大無畏的精神和見義勇為的義舉,更是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正義之歌!他們用責任詮釋了忠誠——忠誠于企業的發展,忠誠于人民群眾,忠誠于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在西北大地上鐫刻下公司的鏗鏘足跡!(文:竇曼、劉保成 / 圖:四公司)
“時代楷模·央企脊梁”二十二局首屆十大標兵十大榜樣和工匠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劉明哲就“十大榜樣”四公司銀西鐵路項目部作了《用真心交換真心 用責任書寫忠誠》的報告。
編 輯 | 趙文健
運 維 聯 絡 | 蘇功偉
執 行 主 編 | 陳 易
主 編 | 孔祥文
猜你喜歡
孟廣順一行赴西北地區開展系列商務活動深化合作擴展市場
“到人民中去” 中國文聯藝術志愿服務小分隊走進中鐵二十二局雄安公司慰問聯歡
【我的城事 】荊門,我們與你一同見證,美好生活從這里起航
孟廣順赴蘭州各項目部檢查指導工作
財務共享,他們正在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