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哥玫瑰,又名復活草,一種在地球已存在超過三億年,生長在沙漠的植物。即使失去了98%的水分的情況下,也能收起根,將枝葉拳曲抱團積蓄力量;一旦碰上水源,哪怕一點點水,便都能在12小時內立即“復活”,舒展綠葉,甚至綻放粉色的花朵!
在卡拉奇這片旱熱的戈壁上,有這么一支平均年齡為30歲的青年隊伍,一如沙漠玫瑰般,深扎卡拉奇數年,粗糲能甘,紛華不染。一次次逆境,他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絕處逢生;一道道難關,他們用敢為人先的氣魄攻堅克難,他們用青春和智慧鑄就華龍,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勤思善做,躬身入局
相比國內同樣機組建設,海外華龍調試面臨人力相對緊缺、設備“三新”、配品配件運輸不便捷等諸多困難,同時新冠疫情充滿反復性與不確定性,加大了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風險系數,這也對團隊協同作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常規島及BOP工藝部猶如沙漠中的耶利哥玫瑰,堅韌頑強、無懼困難、直面挑戰。
他們勤思善做,沖破人力難關。為緩解人力不足產生的工作壓力,團隊打破以往固定模式,開創性地提出“專業深度融合”的大團隊互助模式,將團隊下設的四個專業組進行深度融合,即各專業組不再僅局限于負責組內系統調試,還需協助負責其它專業組的系統調試;調試“鐵頭”們率先結合項目進展實際情況,制定了靈活的人力調配和激勵機制,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他們躬身入局,攻克技術難關。汽輪發電機組采用西門子技術路線,這也是調試隊伍首次挑戰調試的機型,無過往經驗可依、無實踐先例可循。面對新的設計理念、邏輯框架和設備構成,常規島及BOP工藝部的“鐵頭”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滴糖,翻騰不休、滋滋作響,積極主動向現場及國內專家虛心請教,討論交流技術屏障,并與同行電廠深入學習調試技術經驗。為吃透設計中的每一條邏輯概念,“鐵頭”們耗費數月對幾千頁的邏輯圖一一注釋解惑,并在團隊內實現個人研究成果共享。針對一些復雜難題,“鐵頭”們火熱溝通,協商討論可行性辦法,夜以繼日刻苦鉆研,群策群力會心解決道道難題。在對同行電廠與本機組進行系統差異化分析的過程中,僅汽輪機、發電機及其輔助系統就撰擬了30余萬字的分析報告?!拌F頭”們通過重解調試規程,重搭規程框架、重制調試方法,以及可行性辦法的嚴肅討論、桌面推演和實踐驗證,最終制定成一套系統、科學、有效的驗證規程體系。
現場試驗分析
精益求精,再創佳績
這支青年鐵軍從不馳于空想、也不鶩于虛聲,“鐵頭”們豪情萬丈、默契十足,“干一件事我們就要做到最好,不是盡力而為”,這是所有“鐵頭”們的行事態度。他們不驕不躁、精益求精,持續優化規程體系、不斷調整試驗方案。為順利實現K3汽輪發電機組非核沖轉,他們在K2機組的基礎上制定了完善的K3機組非核沖轉期間一二回路參數控制方案,沖轉期間,有效控制關鍵參數、特別是一回路溫降速率和幅值得到優化,有效減少了對一回路的熱沖擊;從而在K3汽輪發電機組非核沖轉試驗額定轉速維持時間創造了華龍新記錄——13分30秒。
K3非核沖轉成功合影
海外華龍核電機組采用的是順序控制啟動程序,雖然K2機組已通過主機順控一鍵啟機實現汽輪機沖轉至并網帶負荷運行,提高了啟機效率,但是這支年輕的隊伍并沒有沉迷于成功的喜悅中,而是早給自己定了下一個目標——實現輔機順控功能。因為主機順控的實現也僅僅能滿足啟機的“半自動”功能,若能將輔機順控的功能實現,將會極大提高啟機效率。然而輔機順控受制于它的復雜性、接口多、技術難度大,新設計不成熟、經驗匱乏等因素,各輔助系統仍然需要根據經驗單獨啟停。為了攻克這一系列難關,實現輔機順控一鍵啟動為目標,他們不分晝夜,廢寢忘食探討和研究并反復論證。有時候為了做到更加完美,他們忍痛推倒重來并編制更加科學的方案。在全員突擊的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技術攻關,并進行了調試驗證,最終使汽輪機潤滑頂軸和盤車系統、軸封系統、調節油系統等輔助系統實現一鍵啟動,從而實現核電汽輪發電機組的一鍵啟機“零”的突破。
部門成立“機智”青年突擊隊
確保實現一鍵啟機目標
凝心聚力,同舟共濟如一家
常規島及BOP工藝部是一支有朝氣充滿活力、具有凝聚力的團隊。他們以“以人為本、凝心聚力、同舟共濟、親如一家”為目標,工作上,通過言傳身教、傳學幫帶、員工講課等多種方式加快隊員們的成長,始終堅持“重要調試文件、關鍵技術文件、高風險試驗文件”專業內審及交叉互審制度,充分發揮團隊力量,以促進專業技術特色班組文化為目標,多元化發展,使每位隊員成為“關鍵時刻用的上、關鍵位置頂的上”的調試人。生活上,他們開展“羽毛球大賽”、“廚藝大比拼”、“籃球友誼賽”、“象棋比賽”等活動,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團隊成員積極參與抗疫志愿者服務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營造健康向上、創新進取的班組文化氛圍,增強了隊員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團隊活動
跨越時艱,共享碩果
卡拉奇艱苦的環境無情的抹掉他們嫩稚的面龐,染白甚至剝掉了他們烏黑濃密的頭發。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突襲的疫情無疑是給他們雪上加霜。但是他們毫無畏懼、勇敢地挑起一個個重擔,為了早日建成海外華龍一號,他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燈紅酒綠的生活、放棄了休假,也放棄了父母、兒女的陪伴。他們中,有從一踏入異國現場到工作結束沒有休過一次假的“狠人”;他們中,有從離別時娃還在娘胎里到娃已學會奔跑而從未抱過其一次的辛酸;他們中,有剛出國時父母依依不舍的叮囑到父親因病離世而未能見最后一面的遺憾。
跨越了艱難困苦,他們換來了碩果累累??萍紕撔路矫?,團隊持續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用科研平臺提高調試質量;團隊完成能源行業標準三份、中核集團企業標準一份;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份,已申請專利4份;中核工程第三屆青年科技創新三等獎;團隊2020年獲得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電工程建設質量成果三等成果等;同時還榮獲“2021年中核集團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中國中原K-2/K-3項目部安全生產先鋒隊/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等。在調試工程方面,完成了K2機組調試并實現其商業運行,同時已完成K3機組非核沖轉、核蒸汽沖轉并網等里程碑節點。
團隊獲得榮譽
卡拉奇調試項目部常規島及BOP工藝部就是一枝沙漠中的耶利哥玫瑰,堅韌頑強、無屑困難、不懼挑戰。他們用拼搏的作風、高度的責任心,踐行“調試鐵軍的嚴慎細實”;用無私的奉獻、過硬的專業素養,繪制華龍名片。遠眺華龍點亮了萬家燈火,他們已收拾行囊陸續返程,即將奔赴下一個戰場,迎接新時代的挑戰,為核電事業作出更為卓越的貢獻。
? end ?
供 稿 | 卡拉奇調試項目部常規島及BOP工藝部
圖/文/視頻 | 韋鵬
責 編 | 吳子涵
強核報國,創新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