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異國初次見面,他們一起攜手走來;2022年4月,海外華龍建成,他們共同歡呼喝彩。回首與海外華龍一起成長的一千多個日夜里,他們歷經無數次風雨,同呼吸,共成長,無時無刻都感受著國之重器的魅力。一些人、一些事,成為了這里揮之不去的記憶,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著人們前行的方向。
奉獻之光 點亮華龍
有這樣一群人,現場每一個設備的調試,背后都有他們的身影,迎著朝霞,又作別星辰。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地奔波,穩扎穩打地工作;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調試范圍涉及全廠儀控系統、就地儀表/閥門、汽機控制、輻射監測、三廢控制、實物保護、火災報警、反應堆保護、堆芯測量/堆外核測/棒控和棒位等系統調試,他們負責調試整個核電廠的“眼睛”和“中樞神經系統”,同時配合著諸多工藝系統及綜合試驗等調試工作,他們的工作業務最寬,跨度時間最廣;有這樣一群人,從冷試、安全殼整體性能試驗、熱試、非核沖轉,到裝料、臨界、并網、PAC,每一個重要時刻,他們都不曾缺席。
他們就是為踐行祖國“一帶一路”戰略而深耕海外的核電調試儀控人。海外華龍核電項目儀控系統結構和功能復雜、新設備多、廠服支持有限,給現場儀控調試工作帶來較大困難。他們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和創新舉措,解決了多項調試過程中技術難題,使調試工作平穩推進。他們以責任詮釋擔當,用奉獻書寫華章,憑借過硬的技術能力為機組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將奉獻之光點亮了海外華龍前行的方向。
友誼之光 灌溉華龍
“巴鐵”,是網絡上用以描述中巴關系的特殊詞語,詮釋了兩國之間深厚的友誼,而我們也用“比海深,比山高,比蜜甜”來形容中巴兩國關系之密切,70多年一路走來,中巴兩國兄弟齊心,守望相助,友誼歷久彌堅。
海外華龍承載著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夢想,是中巴兩國鞏固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成果,是中巴兩國深厚友誼的結晶,也使得中巴兩國“鐵桿”情誼愈加牢固而深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提升巴方技術人員的機組運行維護技能,他們從前期就開始帶領巴方技術人員一起學習調試經驗,手把手幫教,提高巴方技術人員自身技能,培養“以中帶巴”,實現“以巴帶管”。經過多輪的定期試驗培訓、輔導,他們為海外華龍機組的運行維護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專業化技術人才,使海外華龍機組能夠更加安全、穩定的運行,他們也因此獲得巴方技術部門的感謝??梢哉f,海外華龍核電項目巴方運行維護專業化隊伍的成功建設,不僅凝結了中巴雙方深厚的友誼,使海外華龍能夠在友誼之光的灌溉下健康成長,也為未來中國核電“走出去”鋪平了道路。
希望之光 閃耀前行
在這里,曾經被稱為“老鷹灣”的荒蕪之地,人跡罕至。自“華龍一號”扎根于此,不僅為這里帶來了歡聲笑語,帶來了勃勃生機,更帶來了熱切的希望。如今,魚兒在池塘里自由的嬉戲,“南泥灣”的植被也綠意盎然。身在異國他鄉的人總有著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每逢傳統節假日,濃濃的中國風亦然盛行。是的,他們已經把這里當作自己的第二家鄉。一千多個日夜以來,從一個個廠房拔地而起,到一臺臺設備就位再到一個個系統可用,他們是見證者,更是夢想的實踐者。
華龍出海,龍騰九州,強核報國,創新奉獻?!叭A龍一號”是國之重器,承載著中國核電人無數的希望與理想,凝聚了中國核電建設者的心血和智慧。他們作為千千萬萬海外華龍建設者普通的一員,默默的將自己的青春熱血奉獻于此,也正是有這些建設者的默默守護,海外華龍才能孕育而出,茁壯成長。如今,他們即將離去,開拓新的戰場,而更多的“華龍一號”也將承載著核電人的希望,振翅翱翔、走向世界!
? end ?
供 稿 | 華東分公司 卡拉奇調試項目部儀控部
圖/文/視頻 | 張志彬、常向陽
強核報國,創新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