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9點,在年終歲末的四季度勞動競賽大干熱潮中,歷經16個小時的奮戰,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入指定區域,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南中高速項目洪奇門特大橋18號主塔下橫梁全部澆筑完成。
洪奇門特大橋位于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大橋全長1126米,主跨520米,采用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斜拉橋結構,跨越貨運繁忙的洪奇瀝水道,兼顧3000噸級海輪通航需求,是南中高速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橋塔采用鉆石形,形似木棉花開,東塔高178.5米,西塔高176米,考慮結構受力和景觀效果要求,塔柱采用八角形截面。斜拉索采用平行鋼絲斜拉索,呈扇形索面布置,每扇面由16對斜拉索組成。
洪奇門特大橋19號主塔下橫梁已于11月1日澆筑完成,本次18號主塔下橫梁澆筑完成意味著洪奇門特大橋正式進入中塔柱施工階段。
文 圖:陳 欣 楊康富
南中高速公路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互聯互通的特大型橋梁工程和跨珠江通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深中通道無縫對接,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強廣州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廣州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地位,對建設一流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實現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有重大意義。
編 輯:孫潤澤
此次澆筑的18號主塔下橫梁為矩形截面,根部高度8.5米,寬8米,跨中高度6米,寬8米,內腔高4米,寬6米。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共設置76束15-22鋼絞線,通過預應力鋼絞線的回縮力進行張拉,使混凝土在荷載前起到預先受力的作用,防止或延遲裂縫的出現,增強結構的剛度。澆筑通過天泵從地面將混凝土輸送到下橫梁指定位置,澆筑方量共計953方。
洪奇門特大橋塔柱采用液壓爬模施工,下橫梁采用貝雷梁支架現澆施工,分2層澆筑完成。橋塔施工過程中,運用BIM技術模擬施工,鋼筋安裝采用卡槽齒板定位,確保鋼筋一次合格率達到95%以上;采用智能溫控系統,保證入模溫度始終低于28攝氏度,確保混凝土性能滿足質量要求;采用大傾角塔柱模板內支撐工法,確保橋塔設計線形尺寸;下橫梁支架采用雙重異型貝雷梁支撐,滿足下橫梁施工1649噸的施工荷載要求,確保混凝土順利澆筑;預應力鋼絞線采用梳編穿束,智能張拉壓漿。
審 核:葉夢囈
洪奇門特大橋位于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大橋全長1126米,主跨520米,采用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斜拉橋結構,跨越貨運繁忙的洪奇瀝水道,兼顧3000噸級海輪通航需求,是南中高速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橋塔采用鉆石形,形似木棉花開,東塔高178.5米,西塔高176米,考慮結構受力和景觀效果要求,塔柱采用八角形截面。斜拉索采用平行鋼絲斜拉索,呈扇形索面布置,每扇面由16對斜拉索組成。
洪奇門特大橋19號主塔下橫梁已于11月1日澆筑完成,本次18號主塔下橫梁澆筑完成意味著洪奇門特大橋正式進入中塔柱施工階段。
文 圖:陳 欣 楊康富
南中高速公路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互聯互通的特大型橋梁工程和跨珠江通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深中通道無縫對接,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強廣州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廣州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地位,對建設一流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實現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有重大意義。
編 輯:孫潤澤
此次澆筑的18號主塔下橫梁為矩形截面,根部高度8.5米,寬8米,跨中高度6米,寬8米,內腔高4米,寬6米。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共設置76束15-22鋼絞線,通過預應力鋼絞線的回縮力進行張拉,使混凝土在荷載前起到預先受力的作用,防止或延遲裂縫的出現,增強結構的剛度。澆筑通過天泵從地面將混凝土輸送到下橫梁指定位置,澆筑方量共計953方。
洪奇門特大橋塔柱采用液壓爬模施工,下橫梁采用貝雷梁支架現澆施工,分2層澆筑完成。橋塔施工過程中,運用BIM技術模擬施工,鋼筋安裝采用卡槽齒板定位,確保鋼筋一次合格率達到95%以上;采用智能溫控系統,保證入模溫度始終低于28攝氏度,確保混凝土性能滿足質量要求;采用大傾角塔柱模板內支撐工法,確保橋塔設計線形尺寸;下橫梁支架采用雙重異型貝雷梁支撐,滿足下橫梁施工1649噸的施工荷載要求,確保混凝土順利澆筑;預應力鋼絞線采用梳編穿束,智能張拉壓漿。
審 核:葉夢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