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施工,SCC20000A采用SY_HDB102m雙臂工況,該工況使用副臂組成雙臂結構,大幅提升了臂架強度,載荷能力較普通單臂工況提升30%以上,這也是國內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首次采用雙臂工況。
三一裝備SCC20000A項目經理焦戰方介紹道:“雙臂工況并不特殊,但噸位越大,組雙臂的難度越高。最開始國外的2000噸級設備采用拆裝式的單臂結構,這個單臂的寬度和雙臂差不多,所以具有和雙臂相當的能力。但在試驗中我們發現,拆裝臂結構裝配過程十分繁瑣,影響了組車效率。”
“所以在此基礎上,我們對SCC20000A的雙臂工況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兩段式過渡節,較原有雙臂結構單個過渡節的形式,提升了臂架能力,解決了組裝效率低的問題,同時還減少了客戶需要購買的臂架數量。”
SCC20000A和SCC40000A都是三一與山東海灣吊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施工需求,自主攻關研發的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此前,SCC20000A就憑借強悍性能、高效拆裝、便捷運輸,在濰坊火車站新建旅客天橋施工現場暫露頭角。
山東海灣吊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利民說:“這種大體量的車,不管是民營的還是國營的,都是國家的骨干企業在用,這不是個批量化的產品,但是必須要有。”
“我們原來建個30萬噸的乙烯都要七八年,起重設備是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大型的設備你不能一次性把它吊裝到位的話,就只能一塊塊往上摞,施工周期就會很長,現在已經是模塊化、工廠化制作,現在100萬噸乙烯,也就20個月。中國人想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來支撐。”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履帶起重機的發展,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跟跑到領跑,中國裝備制造已經今非昔比。如今,中國裝備正以前所未有之勢推動自主創新,著力突破技術瓶頸,為國家的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它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