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千億白馬爆雷。上海電氣突遭監管層立案調查,公司也大為縮水,引發市場關注。
財務“黑洞”迷霧重重
7月5日晚間,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上海電氣此次被立案前上海電氣歷史股價,已爆出其子公司巨額應收賬款逾期事宜。
此前的5月30日,上海電氣發布《關于公司重大風險的提示公告》稱,公司自2021年4月末起吊車出租,陸續發現其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通訊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經催討,其客戶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欠款行為,回款停滯。截至公告日,通訊公司應收賬款為86.72億元,賬面存貨余額為22.3億元,公司為通訊公司提供的股東借款總額為77.66億元,上述情況已對公司構成重大風險。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電氣對通訊公司的股東權益賬面值為5.26億元,若通訊公司出現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存貨無法變現等重大損失,將導致母公司權益投資全額損失,從而減少公司歸母凈利潤5.26億元;加上因通訊公司可能無法償還公司向其提供的股東借款77.66億元,上述極端情況下,可能對公司的歸母凈利潤造成83億元的損失。此外,通訊公司在商業銀行的借款12.52億元,也存在無法按約清償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上海電氣2018年至2020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17億元、35.01億元、37.58億元,合計僅為102.76億元。這也就意味著,由于子公司爆雷,可能會損失上市公司兩年以上的凈利潤。
基于以上違法事實,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如果投資者于2021年7月5日收盤時持有上海電氣,并在2021年7月6日后賣出或仍持有并曾產生一定浮虧(無論是否解套)均可發起索賠,您只需將姓名、聯系電話與交易記錄(建議為Excel文件)發送到的郵箱,參與由《證券市場紅周刊》“民間維權”欄目組織的索賠預征集活動,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廣大投資者在獲得賠償前無須支付任何律師費用。
市值大蒸發創階段新低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電氣是由上海市國資委實控的大型綜合性高端裝備制造企業,且為中國機械工業銷售排名第一的公司。其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產品包括火力發電機組(煤電、氣電)、核電機組、風力發電設備、輸配電設備、環保設備、自動化設備、電梯、軌道交通和機床等。
作為一家傳統能源公司,近年來,上海電氣也正在加快向太陽能、氫能、儲能、分布式能源、生物質發電等新型能源領域轉型。今年5月19日,上海電氣分拆其控股子公司電氣風電在科創板上市吊車出租,電氣風電主要從事風電設備的生產及銷售、安裝工程等,被業內視為海上風電龍頭。此外,早在2020年8月,上海電氣就向鋰電池整線方案提供商贏合科技定向增資20億元取得其28.39%的股權,上海電氣此舉也被解讀為擬向新能源板塊發力。
隨著上海電氣此次被立案調查,市場對其能否順利進行新能源轉型也存疑。受子公司爆雷事件影響上海電氣歷史股價,上海電氣A股股價自5月30日以來,已累計下挫20.51%,市值蒸發165億元,港股也累計下跌21.74%,市值蒸發86億港元。此外,公司A股股價一度跌至3.91元/股,創下自2014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除了此次信披違規之外,上海電氣爆雷還有諸多問題待解。公開資料顯示,為減少損失,通訊公司已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已于2021年5月27日立案受理。通訊公司請求判令,被告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貿易分公司(分別簡稱“首創集團”“首創貿易”)、哈爾濱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哈工投資”)、富申實業公司和南京長江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南京長江”)向其合計支付貨款44.63億元及違約金。
資料顯示,上述四起訴訟所涉公司均具有國資背景。其中,南京長江是國務院控制下的企業,持股比例為79.24%;首創集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100%持股;哈工投資的股東為哈爾濱國資委持股90%、黑龍江國資委持股10%;富申實業公司的股權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五辦公室100%持有。
截至目前,通訊公司的這四起訴訟,仍有諸多疑問,比如,通訊公司銷售的是什么性質的產品?面向上述多家單位銷售的是否為同一產品?為何不同地區的國企,會不約而同地出現巨額貨款拖欠?等等。對于相關事項后續進展,《紅周刊》將保持持續關注。
股票維權/股民索賠,更多維權個股詳情請見: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