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到21日,“2011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展會期間,政府官員、行業人士、風機企業所傳達出的訊息,折射出風電市場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而這些變化見證著我國風電產業的重要轉變,同時勾畫出我國未來風電市場的發展趨勢。
雖然目前風電行業的增長速度正面臨放緩,但中國風電裝機量達到世界第一,華銳風電等四家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名列世界前十已是不爭的事實。
行業逐漸成熟 “瓶頸”即將突破
風電制造行業邁入成熟帶來的一大利好,是風電并網的“瓶頸”問題即將得到解決。
目前,風機制造商及運營商正加緊對風電機組進行低電壓穿越的升級,華銳風電董事長兼CEO韓俊良日前在“201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企業家論壇”上表示,華銳風電將于2012年一季度之前完成對近7000臺風電機組的全面升級改造工作。
而國家政策對電網電路建設、積極消納風電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風能展上指出,中國政府目前對于風電產業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在價格和風電建設方面,在制定發展目標、相關稅收政策和強制性的消費配額政策方面還應進行完善。
此外,《中國經營報》記者從風電業內研究人員處獲悉,風電大規模并網不存在技術上的限制中國風電前景,電網在接納風電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截至2010年底,蒙西電網接入風電容量達630萬kW,占電網裝機總容量的16.4%,占電網最大發電負荷的32%,占最高供電負荷的38%。2011年3月17日二手吊車,風電上網電量達到20.9%,并且保證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這些事實都證明了大規模風電并網的可行性。
具體的解決辦法也在實施中。“十二五”期間,風電產業發展將從“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向“集中式與分布式并重”轉變,同時也將大力發展海上風電。而分布式風電和海上風電的開發意味著未來風電開發與國家電網發展的情況將更加匹配,因為這些區域將更靠近沿海等電力缺口較大的地區,風電并網壓力會大大減小。
從電網角度看,國家電網正在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同時,酒泉750千伏的電網和國家電網“四橫四縱”遠距離輸電大通道已經開建,這將從根本上解決風電上網難、輸送難的問題。
政策助推行業健康發展
在此次大會期間吊車公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為促進風電更好地發展,相關部門應在未來十年采取六大關鍵行動,第一就是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和電網保障性收購制度,相關制度有望于2011年底出臺。
“《可再生能源法》出臺后,我們一直都在研究配額制。過去市場規模比較小,但現在配額制出臺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10月20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和維斯塔斯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風力發電評價體系研究報告》,呼吁包括風電設備制造商、風電場開發商和運營商等在內的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為促進中國風電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風電行業的健康發展已經成為當下政策最重要的關注點,同時也是風電產業鏈相關企業共同努力的目標。
行業整合 機遇與挑戰并存
近期,部分風電上市企業相繼公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多數風電整機制造企業以及部分零部件廠商業績都出現了大幅下滑。
“風電產業近年來高速發展的態勢吸引了大量企業投身于這一行業,導致行業競爭無序,價格戰頻頻爆發,影響了風電企業的經營業績。”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表示。
競爭過度帶來的后果是弱肉強食的市場規律:行業整合。據了解,截至2010年,國內80家風電整機企業中,排名前三位的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汽在我國風電市場的累計市場份額已達到56%,而后60余家企業僅有3.9%的市場份額。
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坦言:“最終整機企業保留在8~10家是比較合理的水平。”技術不達標、資金鏈缺乏的多數中小企業即將面臨淘汰的命運,而像華銳風電這樣的龍頭企業則將從中受益。雖然龍頭企業前三季度的業績出現下滑,但其基本面和綜合能力依然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相信龍頭企業在行業整合及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轉型過程中,將擔負應有的責任,為中國風電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風電前景可期
10月19日,《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正式發布。該路線圖設定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2030和205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2億、4億和10億kW,成為中國的主要電源之一,到2050年,風電將滿足國內17%的電力需求,未來40年累計投資12萬億元。
該路線圖的發布為風電行業未來40年的發展設立了目標,而“十二五”期間的裝機容量也并未降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施鵬飛表示,未來的幾年里,裝機容量將實現穩步增長的態勢。2011~2015年期間,中國的風電市場以平均每年15~20GW之間的速度增長,其中海上風電平均每年新增1GW左右。
面對廣闊的增長空間,國內以華銳風電為首的各大風電廠商都在鉚足力氣中國風電前景,加快技術創新腳步,期望以卓越的技術優勢贏得市場認可。
各大企業都紛紛推出大容量機型,不斷推進風電機組的大型化。據悉,擁有目前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6MW風機的華銳風電在此次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向媒體透露,10月8日,其生產的中國首臺海上6MW風力發電機組已在江蘇省射陽縣臨港產業區完成吊裝。據資料顯示,該機組是目前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球技術領先的6MW電網友好型風電機組。此前的9月6日,華銳風電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5MW海上風電機組也已于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成功吊裝。此外,10月20日,湘電股份也宣布其5MW直驅風機在荷蘭成功并網發電。
除了堅持大型化趨勢,國內風機制造商也更注重從多方面尋求技術突破與質量保證。在此次風能大會上,湘電風能表示,其新研發的電勵磁風力發電機目前已經完成機型試驗。同時,華銳風電也獲得了德國勞埃德船級社(GL)向其SL1500/82機組頒發的A級設計認證證書,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世界權威機構(GL)A級認證證書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
“作為清潔能源,風能是未來幾十年人類解決能源供應的主要方向。由此而言,中國的風電產業的未來光輝燦爛,我們充滿信心。”華銳風電董事長韓俊良在此次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表示,“我認為,‘十二五’中國風電將在調整中轉型,通過更加開放的市場競爭引導風電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經營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