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市水文地質專家趙延鑄曾說過:“(濟南)大小泉水800多處,城市泉水數量之多、噴涌之盛不僅冠甲中國,也是世界罕見。”泉水成就了濟南最亮麗的名片,但也為修建地鐵設置了極大的阻礙。
在地鐵1號線開通前濟南吊裝公司,濟南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沒有地鐵的省會城市。但實際上濟南的經濟發展條件早已滿足了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要求。所以,2020年,濟南軌道交通建設按下“加速鍵”,第一條東西走向的地鐵2號線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建中。
濟南地鐵線路規劃圖
過去30多年間,濟南地鐵多次嘗試推進地鐵建設,但遲遲沒有進展,很大程度是因為顧及地下的“泉脈”。在1號線的施工中,施工單位實現了地下施工和回灌地下水同步進行,共回灌約1500萬立方米,大約相當于13個大明湖的水量,這為2號線的建設提供了技術參考。
雖然難吊車出租,但總有設備要上。為保證建設進度,目前濟南毅虎吊裝有限公司帶著20多臺三一起重機在現場配合全線作業。濟南毅虎吊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黎虎介紹道:“我們現場幾乎都是三一的車,SCC3500A負責超重超大的盾構機吊裝濟南吊裝公司,三臺STC800T6和兩臺SAC1300T負責吊鋼支撐,還有好幾臺25噸主要是干點零工,像倒運鋼筋、往基礎里吊木方木板等等。”
濟南地鐵2號線預計年底通車,全線19個車站,因線路間地質復雜,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地下水豐富、水位高,巖石強度高、地質軟硬不均等難點。“在濟南修地鐵太不容易了,不能輕吊車,也不能重,還靠著馬路,尤其在歷城區這里,半封閉施工,人流量很大,現場空間很狹小,我們都在坑里作業,視野非常受限制,就連設備進出場都是大問題。”操作手楊玉代說:“好在三一的車轉彎半徑小,支腿跨距小,非常靈活,我們才能順利施工。”
無論是已經開通的1號線,還是正在建設中的2號線,濟南修建地鐵的難度人盡皆知,甚至還有人把濟南的軌道交通建設打上“全球建設地鐵難度最大”的標簽。但也正是濟南地鐵建設始終保持對泉水生態環境負責、對歷史負責的工匠精神,目前地鐵才可以和泉水達成基本的和諧共生。
雖然濟南的地鐵被很多人調侃為“巧妙地避開了所有擁堵路段”,但邁出這一步有多勇敢,只有濟南自己知道。背后一點一滴的汗水慢慢滋養著城市作出改變,而這其中,也有吊裝人出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