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央企總部正加速“離京”。
11月26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芮曉武透露,今年12月中國電子將完成集團總部遷至深圳,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發展。
同一天,界面新聞報道稱,中國船舶集團總部將于12月15日搬遷至上海。今年8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船舶集團簽署合作協議,中國船舶集團將加大在滬發展力度,加快在滬產業布局調整。
更早之前的4、5月,重組成立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宣布落戶雄安新區。中國華能也在今年8月于官網透露將搬遷至雄安。而三峽集團總部9月宣布搬遷至湖北武漢,9月新組建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宣布落戶上海……這意味著,年內“離京”央企將達7家。
目前,其他一些央企改革重組也正進入加速通道,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都已納入籌建日程,其總部落地計劃值得關注。
▲圖/新華社
年內“離京”央企達7家
從公開信息來看,算上最新的中國電子和中國船舶集團,今年遷離北京或在京外“落戶”的央企已達7家。
今年4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公告稱,經國務院批準,新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新華社4月29日報道,中國衛星網絡集團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中國華能集團在京單位,并在雄安新區揭牌成立,該公司是首家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
今年3月,中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實施聯合重組,新設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國中化控股(簡稱中國中化),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整體劃入中國中化。2021年5月6日,中國中化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河北雄安新區。
中國華能則在今年8月的一則官網新聞中透露了搬遷消息。8月6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與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在雄安新區舉行會談。當時,舒印彪表示華能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總部搬遷和企業發展為契機,統籌謀劃,高質量推進搬遷工作落實,做好示范表率。
9月25日,由中國西電集團與國家電網公司下屬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及南瑞恒馳、南瑞泰事達、重慶博瑞重組整合而成的大型央企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于9月26日官宣將總部搬遷至湖北武漢。搬遷大會上,三峽集團分別與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謀劃推動重大工程項目154個、金額3645億元,助力湖北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這實際上是一次“回遷”,1993年9月27日,為建設三峽工程,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華能集團在京單位吊車出租,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正式成立,總部設立在湖北宜昌。
離開北京往哪兒搬?
雄安新區成接收“大戶”
“央企總部選址并非易事。既要結合自身發展所需,貼近市場前沿吊車,更要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彰顯優化國有經濟結構的戰略意圖。”一位接近國務院國資委的知情人士說。
“目前央企總部過度扎堆在北京,這帶來很多弊端。”上述接近國務院國資委的人士表示,一方面不利于央企本身的市場化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北京的大城市病。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北京就拉開了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序幕,一些央企總部開始搬遷。
不難看出,雄安新區成為這些“離京”央企的接收大戶。
▲晨光下的雄安新區建設現場。圖/新華社
今年1月底,北京市就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將主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推動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轉移,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高等學校等向雄安新區有序轉移。
今年7月,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透露,從今年起將以在京部委所屬高校、央企總部為重點,分期分批向雄安新區搬遷,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而國資委在雄安新區召開的相關座談會上也提出,要全力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雄安新區配置聚集,加強創新平臺、總部經濟、產業集群建設,用好用足雄安改革政策紅利。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未來雄安新區將成為央企總部的新高地,重點是形成科技創新的規模效應。
“京外”央企已超20家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2021年6月24日發布的“央企名錄”,我國現有央企96家。從地理分布來看,上海5家,東北5家,廣東4家,港澳4家,武漢3家,河北雄安2家,成都1家,其余均在北京。
上海是除北京外央企總部最多的城市,共有5家,分別是東方航空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中國商飛集團、寶武鋼鐵集團及剛剛組建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
作為建國后重要工業基地的東北,也有5家央企總部落戶,分別是總部位于長春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位于齊齊哈爾的一重集團、位于哈爾濱的哈爾濱電氣集團、位于鞍山市的鞍山鋼鐵集團及位于大連的華錄集團。
廣東省的央企總部均設在廣州和深圳。其中南方航空集團和南方電網公司落戶廣州,華僑城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落戶深圳,隨著中國電子年內完成搬遷,深圳央企將達到3家。長期作為對外窗口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有三家央企總部落戶,分別是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和港中旅集團。同為特別行政區的澳門,有一家央企總部——中國南光集團。
此外,武漢有3家央企總部落戶,除了剛完成搬遷的三峽集團,還有東風集團、中國信科集團。而雄安新區的2家則分別是前述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和中國中化。成都目前也有一家央企總部——東方電氣集團。
據《財經國家周刊》,目前一些央企改革重組正進入加速通道,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都已納入籌建日程,其總部落地計劃值得關注。
新組建的央企“中國物流集團”正在籌劃中,納入重組整合的企業或涉及中國鐵物和中國誠通旗下的中國物資儲運集團、港中旅華貿物流以及中國物流股份。
而今年9月23日,五礦稀土公告,公司接到實際控制人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通知,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贛州市人民政府等正在籌劃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三家稀土集團籌劃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有望誕生一家規模超大的“稀土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