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
要落實政治責任,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3年9月14日,習近平對新時代辦公廳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一橋飛跨潁河畔皖北再添新地標8月12日隨著最后一節鋼梁吊裝就位
中鐵十二局一公司承建阜淮鐵路關鍵控制性工程
潁河特大橋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橋
實現全橋合龍230米主跨連通兩岸、打通咽喉
潁河特大橋斜拉橋合龍段吊裝作業
阜淮鐵路正線全長約142.5公里
線路串聯阜陽、亳州、宿州、淮北四市
與長三角高鐵網無縫連接
是皖北振興的關鍵工程之一
中鐵十二局承建管段全長
38.28公里以橋梁為主、路基為輔
橋梁工程占比超九成其中潁河特大橋因“長、美、特、難”成為全線之最
跨河而建的潁河特大橋
潁河特大橋全長23.8公里
主橋采用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橋形式設計
雙塔高度分別為115.1米和83.4米
塔身均為雙向傾斜變截面H型花瓶橋塔
加之長達230米的大橋主跨結構
以及按扇形索面布置的42對斜拉索
使全橋在結構、視覺等多方面呈現恢弘美感
被譽為阜淮鐵路留在潁河畔的“新地標”
大橋斜拉索潁河特大橋結構新穎、技術復雜
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大橋樁、臺、塔、梁四大關鍵工序
既是全橋難點也是建設亮點所在
特別是主塔和主梁施工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
其合龍對阜淮鐵路“連點成線”至關重要
大橋長樁施工演示動畫
46根相同直徑、不同長度和孔深的長樁施工
為大橋主墩建設帶來“首輪”挑戰
其中688號主墩最長樁108米、直徑2.2米
孔深超過樁長20米,達到128米
過程中伴隨超深砂層、大孔徑成孔等行業難題
項目建設團隊嚴控進尺速度
動態優化泥漿比重創新應用氣舉反循環配合泥砂分離器等技術
在成樁質量和進度上持續探索實踐
不僅完成了長大樁基施工任務
還實現了成樁等級一類等質量管控目標
大橋主墩深基坑開挖與支護
“一深一高”施工是大橋管理的重點
“一深”:主墩承臺基坑為大型鄰河深基坑
開挖規模相當于10座國際標準泳池
穩定難、支護難、風險高等挑戰貫穿始終
項目采用CT型鎖扣鋼管樁圍堰支護體系
實施“引二打一,全深度引孔”
等定制方案實現了抵抗土壓、控制沉降、保障穩定目標
為全橋安全優質施工創造了條件
大橋雙主塔“拔節生長”
“一高”:斜拉橋獨特的H型主塔造型
大橋下塔雙肢外傾、中塔雙肢內傾
塔身截面逐節變化,幾何結構十分復雜
項目自主研發并應用了內模加固系統
通過模內借力+結構支撐+二次加固方案
有效增強復雜姿態下爬模抗傾覆性能
嚴苛的管理體系同步提升了施工水平
確保了主塔穩步“爬升”和順利封頂
大橋主跨運吊施工大橋斜拉橋主跨為鋼混結合梁
梁體由20余組鋼箱梁節段拼裝而成
單塊標準節段鋼箱梁重量超過130噸
裝配式橋面板涉及大體量、高重量、多工序
施工需破解“起、吊、運、裝”等協同難題
為此項目選用重型桅桿式橋面起重機
搭配自主研發的“井”字形可調吊具
以“短平快”懸拼節奏保障了節點兌現
建設中的阜淮鐵路作為阜淮鐵路“咽喉”工程
潁河特大橋斜拉橋的順利合龍
推動了全線建設進度持續刷新
為線路按期開通創造了條件
未來,項目建成通車后
皖北地區與長三角核心城市
將實現軌上互聯和高效通達
并為沿線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素材來源:李 冬 李潤沛
編 輯:田 宇 劉 星
審 核:郭俊江 鄒徑緯
執行總編:周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