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一局六公司隨著上合組織峰會進入倒計時,天津城市交通保障迎來關鍵考驗。近日,由承建的天津地鐵7號線一期工程導行路及道路恢復工程二標段正上演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項目通過制定精密導改方案、24小時輪班制、技術創新等多項舉措,提前完成道路恢復任務,為服務上合峰會順利召開筑牢交通保障基石。
交通要塞施工難,多措并舉破困局
天津地鐵7號線工程串聯西青區、和平區、南開區、河北區,道路恢復二標沿衛津南路、衛津路途經腫瘤醫院站、天塔站、六里臺站、海光寺站等核心區域,沿線高校、醫院、商圈密集,高峰時段交通飽和,日均車流超6萬輛。面對“不斷交”的鐵律,項目團隊采用“分階段導行+空間置換”策略,在有限空間內最大限度保障施工推進與市民出行。
▲天塔站恢復道路 王蘭莊站分三期動態導行,根據施工進度實時調整導行路寬度與車道數量,動態平衡作業面需求與道路通行能力,確保施工與車流高效共存。天塔站實施路網分流引導,科學規劃周邊路網繞行系統,將衛津南路主線車流引導至水上公園北道、東路等替代路徑,置換出施工核心區域空間。腫瘤醫院站采用“專用通道+繞行閉環”模式,預留4米寬生命通道直達醫院,并設置繞行閉環路線,構建專用就醫路線,確保生命通道與就醫路線的絕對優先與暢通。
立體攻堅搶抓進度,精益求精鑄造品質
進入7-8月攻堅期,項目面臨酷暑暴雨、十余種管線交叉作業、毗鄰重要單位需兼顧安全環境等多重挑戰。項目啟動“24小時攻堅模式”,管理、作業人員實行兩班倒,材料設備全天候運轉,確保無縫銜接。此外,六公司抽調天津骨干支援,保障3個重點站點同步高效推進。道路施工通過“夜間施工+晨間恢復”方式,重型作業集中在23點至次日5點,清晨5點前清理恢復,最大限度降低對早晚高峰影響。
▲海光寺站恢復道路 在品質管控上,項目全面應用防沉降井蓋技術,精準控制提升高度,確保井蓋與路面平順銜接。瀝青路面彎沉值檢測合格率達100%,同步完成道路兩側綠化恢復,實現“通車即靚化”。
多方協同匯聚合力,暢通路網惠及民生
作為服務上合峰會的重點交通保障工程,天津市住建委、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地鐵建設單位對項目實行了包保責任制,項目高效推進節點任務,天塔站衛津南主路提前恢復、六里臺站精準復原百年名校周邊道路、海光寺站打通南段交通閉環。
▲六里臺站恢復道路 7月31日,天津地鐵7號線海光寺站在新興路路面和衛津路東側兩車道完成細粒式瀝青鋪設,標志著一期工程南段沿線主路退路全部完成,海關寺站420米道路恢復為雙向8車道,通行能力較施工期提升60%。天塔站、六里臺站、海光寺站依次通車后,衛津路沿線南北向通行效率提升近50%,早晚高峰平均通行時間縮短15-20分鐘。項目負責人表示,作為服務上合峰會的重要交通保障工程,這不僅是對施工能力的嚴峻考驗,更是央企擔當的體現。后續將持續做好收尾與運維保障,以“暢、安、舒、美”的交通環境,為峰會期間城市運行保駕護航。
如今,煥然一新的衛津南路、衛津路車流如織,清晰的道路標線勾勒出城市新脈絡。以智慧與力量攻克復雜施工環境,這條貫通津城的地鐵線路,正成為串聯城市發展與民生福祉的幸福通道。
來源 :項目管理分公司(
何士冬)記者:金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