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才覺盛夏忽而立秋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當夏日的熾熱漸漸褪去
立秋,這個帶著詩意與希望的節氣
悄然來臨,如同一首悠揚的樂章
奏響了季節更迭的序曲
才覺盛夏忽而立秋 立秋之“立”,建始也;“秋”,揫斂也。古人以圭表測影,當太陽抵達黃經135°,日影恰好走到禹跡圖上的第十三格,于是史官焚香秉筆,在竹簡上寫下“秋,金始肅”。
這份精確,源自《周髀算經》“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宏大計算,也藏在河南登封觀星臺那道被歲月磨亮的石槽里。
《禮記·月令》說:“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短短十二字,是華夏農耕文明對自然最溫柔的注腳。甲骨文中,“秋”字為蟋蟀形,蟋蟀入室,便意味著谷物可收;
金文再加“禾”旁,完成從鳴蟲到莊稼的轉譯。于是,立秋不只是節令,更是先民把“成熟”寫進文字的一次集體抒情。
立秋三候蟬聲剪夏一候涼風至 風從海上長途跋涉而來,途經渤海、黃河、太行,抵達華北平原時已帶三分清爽。此時若立于胡同口,會聽見風穿過槐樹葉的沙沙聲,像有人輕輕翻動一本舊書。
二候白露生 晝夜溫差首次大于10℃,水汽在凌晨凝結成珠。《詩經》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白露”,其實始于立秋。
三候寒蟬鳴 寒蟬即暮蟬,學名“蟪蛄”。它們把卵產在枝條里,幼蟲蟄伏地下七年,只為破土高歌一個夏天。立秋第三候,雄蟬開始“哀號”,頻率逐漸降低,直至聲嘶力竭。
AUTUMN 今日立秋,這是萬物成熟的起點,更是耕耘者豐收的號角,建設者們把握施工黃金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生產,保持干勁不減、標準不降,掀起秋季施工新高潮。各項目部緊盯年度工作目標,優化施工方案,嚴把質量安全關,確保工程建設優質高效推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