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八局集團開欄的話輕啟,邀您步入一場時光旅行。
紛繁忙碌之外,讓我們以詩為舟,詞為帆,徜徉心海,撿拾細碎光陰,探尋那些喚醒內心溫柔力量的瞬間。于“拾光機”中,聽音符悠揚跳躍,看文字細膩溫婉,賞光影絢麗多彩,回望初入職場的青澀、與同事并肩奮斗的朝夕,共憶手執煙火心懷詩意謀遠方的故事、愛與被愛執著無悔共追夢的浪漫......
本期,我們一起欣賞建安
公司職工艾靖舒的作品《我們永遠記得
》。《我們永遠記得》 晨曦漫過城市的天際線時,總有人在老城區的石板路上駐足,靜默地等待第一縷陽光吻過那座爬滿常春藤的紀念碑。碑身上那深深淺淺的劃痕,早已被歲月磨成溫潤的弧度,像一位老人眼角的皺紋,藏著說不盡的故事。
八十年,足夠一棵樹苗長成合抱的棟梁,卻不足以讓那些鐫刻在民族骨血里的記憶褪色分毫。
當秋風掠過曠野時,依然能聽見無數聲音在“合唱”,那是步槍的轟鳴,是沖鋒的號角,也是千萬人同聲高唱的《我和我的祖國》。
當晨光灑向紀念館的展柜,那件褪色的大衣會記得,某天正午的陽光多么引人向往;那枚生銹的彈殼會記得,某雙年輕的手如何緊緊攥著它墜入戰壕 ;那頁泛黃的日記會記得,某個冬夜的燭光如何映亮 “我愛中國”的字跡......
八十年的風雨,洗亮了勛章上的銹跡,卻洗不淡那些深植于血脈的信念——關于勇氣、關于堅守、關于一個民族在至暗時刻絕不會熄滅的“
星火”。 暮色四合時,回到那座紀念碑下。晚風吹動常春藤的葉片,像無數只手在輕輕撫摸。碑前的獻花里,有孩童折的紙鶴,有老人插的野菊,它們在暮色中微微搖晃,仿佛在低語:“我們記得,且會永遠記得那些在黑暗中舉火的人;記得那些把背影留給故鄉的人;記得勝利那天,舉國歡騰的煙火下淚流不止的人。”
夜空中,星星在夜幕中愈發璀璨,它映照的不僅是昔日山河的悲壯,更是今朝民族復興的磅礴氣象。抬頭仰望星空,與歷史深情對望,那深植血脈的信念,將如這夜空中不滅的星光,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綿延不絕,直至永恒。
本期朗讀者18融媒主播:賈茜文本期作者建安公司艾靖舒內容來源: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更多內容 “退伍不褪色”!“八一”建軍節,致敬永遠的鐵道兵
閆廣天與龍江建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雪飛舉行會談
閆廣天與宣城市委書記何淳寬舉行會談
萬噸大橋華麗“轉身”!聯通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