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訊網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鐵路(曾用名:滬乍杭高鐵)環境影響報告書上報前公示于7月31日在杭州市、嘉興市生態環境局網站發布,標志著這項總投資672.55億元、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重大交通工程離年底正式開工又邁進了關鍵一步。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滬昆通道東段的輔助通道,對加強長三角區域聯系、提升浦東及臨港新片區輻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 戰略定位與線路走向:串聯滬浙,服務國家與區域發展大局
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鐵路,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關鍵一環和滬昆通道東段的重要輔助通道,其戰略意義非凡。該鐵路主要承擔上海、嘉興等地區與長江經濟帶南翼城市、海西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長距離路網客流;同時,作為長三角城際鐵路網滬杭通道的重要段落,它將高效承擔上海浦東地區,特別是臨港新片區與嘉興、杭州等地區的高密度城際客流。
線路地理走向明確,位于上海市南部和浙江省北部,沿線經過上海市、嘉興市、杭州市,總體沿杭州灣北岸呈東西走向。工程新建線路起自上海四團站,途經嘉興地區嘉興南站(在此銜接通甬高鐵、規劃滬杭城際),再經桐鄉站(在此銜接杭州樞紐機場高鐵),終至杭州西站。
二、 工程規模與技術標準:超90%橋梁占比,彰顯工程難度與效率
本工程全線運營長度達224.067公里,其中新建正線長度197.447公里。具體來看,上海市境內54.240公里,浙江省境內143.207公里。線路敷設方式以橋梁為主,橋梁長度187.469公里,路基長度僅9.978公里,橋梁比高達94.95%,充分體現了高鐵建設中對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和對復雜地形的適應性。
除正線外,項目還包括一系列配套建設工程:還建浦東鐵路3.838公里、蘆潮港支線0.5公里;新建金山鐵路聯絡線折合雙線全長5.72公里,滬杭滬甬上、下行聯絡線全長7.833公里;以及上海東動車所、上海南動車所的適應性改造工程。
在技術標準上,該鐵路為客運專線,采用雙線設計,電力牽引,設計速度目標值高達350公里/小時,將實現滬杭間及沿線城市的快速通達。項目建設總工期計劃為4年。
三、 車站設置與功能布局:9座車站,4座新建,4座改擴建,強化節點樞紐作用
全線共設車站9座,其中新建奉賢站、上海金山站、平湖市站、臨平北站4座車站;改擴建四團站、嘉興南站、桐鄉站、杭州西站4座車站;并利用上海東站1座既有車站。各站設計充分考慮了既有設施利用、未來發展預留及旅客便捷換乘:
四團站:在既有浦東鐵路會讓站基礎上改擴建,采用客貨縱列式布置,東側設客運站(含高鐵場2臺6線、浦東鐵路場、市域場),西側設四團技術作業場,站對右設物流基地,站對左設機務折返所及綜合維修工區,功能復合,銜接多樣。
嘉興南站:將形成“三場”布置(滬昆高鐵場、通甬高鐵場、滬杭高鐵-滬杭城際場),總規模達10臺26線(含正線8條),并修建聯絡線滿足跨線車交流需求,強化其區域樞紐地位。
桐鄉站:在既有滬昆車場南側并站設滬杭車場,機場高鐵將引入該場,總規模為2臺6線,提升了桐鄉的鐵路樞紐功能。
杭州西站:本線正線引入既有杭州西站杭臨績場,實施車場4條到發線線上工程,進一步鞏固杭州西站作為杭州西北部重要門戶樞紐的作用。
新建的奉賢站、上海金山站、平湖市站、臨平北站則將填補區域鐵路服務空白,為沿線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選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四、 項目進展與未來展望:環評公示為開工奠基,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加速
此次環境影響報告書上報前公示,預示著項目環評報告即將上報生態環境部審批,為后續的初步設計批復和年底正式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新建滬杭高鐵的建設,不僅將顯著縮短滬杭間及沿線城市的時空距離,提升旅客出行效率和舒適度,更將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地區高速鐵路網絡,強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特別是對上海浦東及臨港新片區的開發開放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該鐵路的建設也將促進沿線產業升級、人才流動和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隨著各項前期工作的穩步推進,這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總投資逾670億元的現代化高鐵大動脈,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破土動工,并在四年后迎來通車運營的歷史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