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一公司他們曾披“迷彩綠”保家衛國
如今穿上“中交藍”建設祖國
軍裝換工裝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忠誠和擔當今天讓我們來聆聽航一老兵
“退伍不褪色”的戰斗故事
我2018年到2020年在部隊服役,2023年入職。服役期間,我有幸參加2019年建國70周年閱兵,歷經十個多月的選拔、磨練最終站在鋼鐵方陣中,我讀懂了“責任”最深層的含義,是帽檐下堅毅的目光,是胸腔里跳動的赤誠。
畢業后,我來到海南項目部從事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帽取代了軍帽,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我依然保持著 “時刻警惕” 的本能:檢查腳手架的每一顆螺絲,就像當年擦拭鋼槍的每一個部件;排查用電線路的每一處隱患,如同值守崗哨時掃視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次隱患排查都是一場無聲的宣誓。
海南項目部 董佳明 2016到2018年,我服役于黑龍江武警部隊。曾參與大興安嶺森林滅火,背著三十斤裝備在火場連續撲救18小時,最終守住整片樟子松林。
退伍后,我來到莆田碼頭項目從事財務工作,曾經軍旅生涯鐫刻在血脈中的不服輸,讓我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保障項目財務安全。
莆田碼頭項目部 韓丙亮
1997年至1999年,我服役于海軍部隊,是一名潛艇舵信特種兵。艙內儀表盤的微光、戰友默契的手勢、深海潛行的靜默,那些與使命共生的日夜,至今在記憶里清晰如昨。與戰友并肩的日子更讓我懂得,堅守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背靠背的信任、手挽手的擔當。
2000年,我入職“筑港搖籃” ,從船舶分公司到石家莊太平河片區項目部,綜合辦的崗位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堅守執著從未動搖。 同事們的急難愁盼,就是我必須接下的“任務”。往后我仍會帶著這份“不拋棄、不放棄”的執拗,把綜合辦變成大家的“后援團”,讓每個奔波在外的人都知道,身后永遠有雙托底的手。
石家莊太平河片區項目部 王鋼
1996年冬天,19歲的我帶著赤誠走進部隊。從新兵到班長,白天實戰練駕駛,夜晚苦鉆理論,在摸爬滾打中淬煉本領。入伍第二年,我手把手帶教新兵,將駕駛技能與軍人擔當一同傳遞,方向盤上的堅守,成了青春最鮮亮的底色。
1999年退伍后,軍裝換工裝,我成為機械分公司吊車司操。從天津港到南海之濱,從深中通道到信江樞紐,從阿爾及利亞油氣港到廣西平陸運河,駕駛的“鋼鐵戰友”變了模樣,但軍人的堅韌從未改變。
機械分公司 張志
1996年到1998年,我在炮兵部隊服役,主要從事站崗執勤工作,曾獲“優秀士兵”“集體三等功”等榮譽稱號。
退伍后,我來到第十二項目從事測量工作,入職后我牢記嚴明的軍紀,依然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業務技能本領,運用各種儀器和設備進行測量,在一組組精確的測量數據中,詮釋著軍人的初心。
第十二項目部 邱祥東 我在1995年12月入伍,在部隊服役至1998年12月。難忘的軍旅歲月里,從熱火朝天的軍民共建,到氣勢磅礴的大型演習,再到抗洪搶險的驚濤駭浪,一次次急難險重的任務,將吃苦耐勞、嚴謹細致、臨危不亂的軍人本色,深深熔鑄進我的血脈。
退伍后,我來到船舶分公司,從水手做起,逐步成長為一名大副。先后參建了港珠澳大橋、江蘇大豐海上風電、世界首次水下振沉鋼圓筒等國家重大工程,在浩瀚碧波上繼續踐行著責任與擔當。
船舶分公司 王新鎮
供稿:以上各單位責任編輯:杜宇飛點贊航一,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