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四局語言曾是藩籬,文化或有差異
在異國他鄉的建設工地上
建設者與屬地伙伴以心相交澆筑起一座座“友誼之橋”
今天是國際友誼日一起來聽海外建設者講述他們的“跨國情誼”
袁巖松和圖雅蒙古國烏蘭巴托MSN商業住宅建筑工程項目
工程部副部長袁巖松和
蒙籍工程師圖雅 蒙古國烏蘭巴托MSN商業住宅建筑工程是蒙古國在建的新地標之一,也是在當地的首個商業項目。建設初期,因中蒙雙方行業管理標準的差異,給項目施工帶來了挑戰。
隨著工程的推進,為了讓中國建設標準能夠更好地實施,在袁巖松的悉心指導下,圖雅逐漸掌握理解中方的施工規范,并主動承擔起向蒙古國工人解讀釋惑的工作。與此同時,圖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日益濃厚,還將兩個女兒送往中國求學。而袁巖松也在圖雅的幫助下學習工程相關的蒙語,這既提升了他對蒙古國工人的管理效率,也加深了雙方的溝通與理解。
如今,兩人以“姐弟”相稱,配合默契,這座由他們攜手搭建的鋼鐵叢林,正是二人友誼最堅實的見證。
董莉興和奧斯曼摩洛哥凱尼特拉至馬拉喀什高速鐵路1標項目
工程部技術員董莉興和
摩方工程師奧斯曼 作為摩洛哥2030世界杯關鍵配套及國家交通戰略重點,摩洛哥凱尼特拉至馬拉喀什高速鐵路建設備受矚目。項目初期,董莉興與奧斯曼因語言差異配合生疏。面對陌生的實時動態差分定位系統測量設備,董莉興以簡明英語輔以手勢,耐心示范基站布設與測量操作。奧斯曼專注學習,認真記錄,迅速掌握了技術要領。
短短數日,他不僅能獨立操作,更主動承擔起指導屬地同事的任務。一次成功的協作后,奧斯曼與董莉興碰拳致意,笑容滿面:“你不只是工程師,更是我朋友!”董莉興回應道:“中摩友誼,就像這條高鐵,將我們緊密相連。”
從初期的語言隔閡到如今的心意相通,這段師徒情誼如同飛馳的高鐵跨越山海,連接起兩國人民的心靈,生動詮釋了“民心相通”的深刻內涵。
譚福川和阿德里諾安哥拉威熱管網項目辦公室干事譚福川和司機阿德里諾
在安哥拉威熱管網項目部,譚福川與阿德里諾在并肩奮斗的歲月里結下了深厚的跨國情誼。
晨曦微露時,總能看到兩人一同清洗車輛、仔細檢查車況的身影。每逢長途運輸任務,他們更是默契配合,提前裝車備貨,細心整理好通關文件。路途艱險,一旦遭遇突發狀況,阿德里諾總是毫不猶豫地將譚福川擋在身后,沉著冷靜地聯系當地警察化解危機。
這份情誼早已融入日常點滴。譚福川回國探親,總不忘為阿德里諾精心挑選富有中國特色的禮物;而阿德里諾在閑暇時光,也會興致勃勃地教家人學習漢語。如今,他那可愛的兒子只要見到中國人,便會用稚嫩而響亮的聲音主動道一聲“你好!”
從工作伙伴到患難與共的摯友,譚福川與阿德里諾的友誼,不僅溫暖了彼此,更如同一座堅實的橋梁,讓這份珍貴的“中國緣”跨越山海,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
王宏軍和拉扎咯安哥拉電力入戶項目中國廚師王宏軍和當地幫廚拉扎咯
項目駐地廚房里,鍋鏟的碰撞聲總與笑聲交織回響。起初,語言不通讓王宏軍和拉扎咯的配合略顯生澀。王宏軍不急不躁,一遍遍示范切菜、調味;拉扎咯默默記下每道工序,私下悄悄練習,很快就能獨當一面備菜了。一次項目趕工夜班,拉扎咯按王宏軍教的方法嘗試做中式炒面。王宏軍在一旁不動聲色,悄悄調整著火候。當這盤凝聚著“師徒”心意的炒面端出時,濃郁的香氣瞬間成了疲憊同事們深夜里的“暖心加油站”。
“拉扎咯,學得快,肯吃苦!”王宏軍常這樣夸贊,而他那句溫和的“不著急,慢慢來”,也讓拉扎咯倍感溫暖。如今,他們不僅是默契十足的廚房搭檔,更是知心好友。拉扎咯喜歡用剛學會的中文笨拙地表達:“師傅,好!”簡單的詞匯,卻飽含了這份以美味為橋、用真誠鋪就的跨國情誼。
王中應和埃內斯托墨西哥蒙特雷輕軌項目
物資部主管王中應和本地主管埃內斯托
在墨西哥蒙特雷輕軌項目現場,王中應與埃內斯托的搭檔,譜寫了一曲專業協作與患難與共的
和諧曲 。王中應以極大的耐心,用簡明的西班牙語和清晰的示范,確保物資規格要求準確傳達。埃內斯托則展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和
責任心 ,他不僅一絲不茍地記錄下每種材料的用途與標準,更主動深入本地市場資源,迅速成長為項目尋找優質本地供應商的“活地圖”。
一次,項目急需一批特殊加工件,埃內斯托憑借對本地市場的精準掌握,在蒙特雷迅速鎖定了可靠貨源。采購完成后,面對空運受阻的困境,兩人沒有絲毫猶豫——“開車送!” 近1800公里的漫漫長路,他們輪流緊握方向盤,在疾馳的車廂里互相鼓舞,用行動詮釋著擔當。當第一縷晨光穿透夜幕,載著關鍵物資的車輛終于駛入坎佩切項目現場,解了燃眉之急。
王中應由衷稱贊埃內斯托“靠得住、有辦法”,埃內斯托則感念王中應那份“并肩作戰”的信任。
這場跨國協作,不止于物資管理配合,更基于專業能力、共同擔當和相互信賴,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
周長興和阿里安哥拉管網項目工程部技術員周長興和機修組長阿里
安哥拉羅安達管網項目建成后不僅為當地六個區約380萬人口送去清潔水源,更在當地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建設期間,周長興悉心培訓安籍工人,與他們結下了深厚情誼,被親切地稱為“中國師父”。青年阿里曾是工地上一名普通的雜工。周長興初次見到他時,阿里滿身塵土,卻掩不住眼中求知的光芒。他聽課總是搶坐前排,課后還會用生澀的中文追著喊“師父”,渴望學習技術
提升自我。 零基礎的阿里,起初連扳手都握不穩。但在“中國師父”的耐心鼓勵和手把手教導下,他日夜跟隨,勤學苦練,工具幾乎不離身。近一年的刻苦鉆研,阿里成長為一名技術嫻熟的機修工,不僅能獨立完成項目關鍵機械的調試、預檢和預修工作,更能精準分析故障,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
如今,阿里已晉升為機修組長,從雜工到技術骨干的華麗轉身,既是阿里個人不懈奮斗的成果,更是周長興傾囊相授、中安員工攜手前行、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溫暖見證。
黃嘉慧和卡德斯安哥拉區域分公司翻譯黃嘉慧和屬地員工管理員卡德斯
卡德斯既是孔子學院的學生,也是項目一名屬地員工管理員。憑借扎實的中文功底,今年2月入職后,他與翻譯黃嘉慧默契協作,迅速成為中方管理者與當地安籍員工之間不可或缺的溝通橋梁。
日常工作中,卡德斯與黃嘉慧互相支持,緊密配合。他們不僅高效處理事務,更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彼此國家的文化細節,不斷打磨語言翻譯的精準度,確保中安雙方溝通順暢無誤。
今年5月,卡德斯代表企業站上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安哥拉賽區的舞臺。他用流利的中文動情講述自己與中國的深厚緣分,真摯自然的表達贏得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不僅展現了屬地員工的風采,也展示了企業良好的形象。
羅云逸和周玲幾內亞馬西鐵路項目材料廠業務主任羅云逸和
幾方翻譯周玲在幾內亞馬西鐵路項目建設過程中,羅云逸與周玲,既是并肩工作的伙伴,更是彼此的語言導師。
周玲主動教羅云逸法語,助他快速融入當地環境、順利開展工作;羅云逸則熱情輔導周玲中文,幫助她不斷提升語言能力。兩人在日常交流與項目推進中互教互學,共同成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她教我法語”“他教我中文”——這樸實的對話,正是兩人情誼的真實寫照。在共建馬西鐵路的進程中,語言不僅是溝通的橋梁,更成為了連接心靈的紐帶,生動詮釋了中幾員工攜手同行、互助共贏的動人篇章。
任崇洋和烏拉雷幾內亞馬西鐵路項目項目經理任崇洋(上圖左二)和社區專員烏拉雷(上圖右四) 烏拉雷原任法拉納大區法院書記官,精通當地法律。懷著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他于2021年12月加入馬西鐵路項目建設。
在中方同事幫助下快速融入團隊后,烏拉雷便與中國搭檔任崇洋結下深厚工作情誼,兩人并肩作戰,深入鐵路沿線社區,耐心宣講政策、動員居民、解答疑慮。憑借深厚的法律專業素養、對民情的精準把握及嫻熟的調解技巧,烏拉雷有效化解了諸多社區問題,他與任崇洋的默契協作,也成為項目與當地順暢溝通的關鍵橋梁。
烏拉雷還與任崇洋一同積極投身企業組織的搶險救災和公益援助活動,將中國企業的責任擔當傳遞給民眾。工作中建立的信任與友誼,讓烏拉雷與任崇洋超越了同事關系,成為相互支持的伙伴,生動詮釋了中企在幾內亞的良好形象與中幾員工的真摯情誼。
更多精彩圖片,歡迎您的投稿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影像四局”(影像數據庫)
進行投稿http://crec4.vcgvip.com/
-END-監制:路輝 審核:宋恒 朱旭統籌:宋恒 校審:文良誠編輯:張靳晶 許堯來源:國際事業部 一公司 二公司 市政公司 建筑公司 電氣化公司 八分公司
主辦:中國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 文化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