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鐵據新華社報道, 應匈牙利國會主席格維爾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7月24日至28日對匈牙利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在布達佩斯分別會見匈牙利總統舒尤克、總理歐爾班,同國會主席格維爾舉行會談。
訪匈期間,趙樂際考察了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強調要把匈塞鐵路打造成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樣板工程。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
董事長陳文健在匈塞鐵路現場向趙樂際委員長匯報了企業改革發展情況以及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建設情況。
匈塞鐵路線路圖 匈塞鐵路作為中匈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項目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旗艦項目,受到中匈塞三國領導人的高度關注,也受到三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匈塞鐵路連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線路全長341.7公里,其中匈牙利境內長158.6公里
。匈牙利段由中鐵九局匈牙利公司、中鐵電氣化局匈牙利公司與匈牙利屬地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實施。
匈塞鐵路項目專題片《黃金航道 工筆匈塞》
項目團隊遵循“安全 精品 綠色 合規 文化”的匈塞鐵路建設理念,克服語言、法律、標準等多重困難,實現中國鐵路技術與歐盟規范的“有機銜接”,以優質的產品服務助力中匈合作再結新碩果。
匠心筑精品 “中國鐵路技術與經驗,在與海外對接的過程中是需要一定適應性的。匈塞鐵路匈牙利段是中國在歐盟國家實施的首個鐵路項目,采用歐盟標準和匈牙利規范,與中國鐵路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性,這也是我們遇到的難點和考驗之一。”中鐵電氣化局項目分部經理王龐科介紹,的工程師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沉下心來學習歐盟及匈牙利的技術規范,并進行中文翻譯,通過實地考察,對鐵路現場的既有設施進行記錄和對比,對匈牙利鐵路標準與中國標準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在歐盟開展實施性施工標準的研究,再通過聘請第三方咨詢審核機構把關,與屬地專業工程師形成具體實施方案,嚴格把控技術質量標準,整合當地分包商資源,推動匈塞鐵路順利建設。
鋪軌作業 “在匈塞鐵路建設期間,作為一名經常和中國同事打交道的翻譯人員,我親眼目睹了中國建設者們在鐵路建設中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他們的耐心和責任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匈友誼和他們合作共贏的理念。作為這個項目的參建者之一,我深感榮幸。”
中鐵電氣化局項目分部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喬治感慨稱。
中匈兩國員工正在交流
融合凝共識 中鐵九局項目分部總工程師陳仲亮表示,項目建設需要符合歐盟標準,適應匈牙利的路基結構形式、施工材料以及工藝工法等。但與施工技術相比,更具挑戰性的是將綠色理念融入項目建設。項目團隊歷經10個月的準備,形成了1300多頁的《匈塞鐵路項目環境評估報告》,最終獲得了匈牙利環評審批部門頒發的環境許可證。在匈牙利候鳥繁殖期暫停施工,幫助匈牙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肩雕成功遷徙,嚴格遵守施工中運輸、噪聲、震動等方面法律規定……以過硬的技術水平和負責任的環保措施贏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認可。
組織專人將白肩雕鳥巢遷移至安全區域
匈塞鐵路是一條距今已經有140余年歷史的鐵路線,沿線站房歷史悠久,需要做到“修舊如舊”,以保持文物原貌。在修繕始建于十九世紀末的陶克肖尼車站站房時,中鐵九局團隊按照業主及匈牙利文物局要求,對站房進行現代化改造,重新裝飾門窗及其他內外部結構,保留既有站房的歷史記憶,以百年古法再現古建韻味。
陶克肖尼站共贏促發展 匈塞鐵路建設期間,參建單位直接雇用200余名本地員工,與100多家當地分包商、供應商合作,創造了1000多個工作崗位。項目對所需材料、設備等屬地資源的采購,對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進行租賃,有力帶動了當地相關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運送建筑材料 匈塞鐵路項目經理部高度重視中匈文化融合,促進中匈兩國人民“心聯通”。參與編制的《匈漢詞典》被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民心相通務實成果清單,攜手羅蘭大學、李斯特音樂學院共同舉辦了文化融合之中秋年會、仲夏年會,共創的匈塞鐵路紀念曲《同心鑄夢圓》,奏響了中匈友誼的曼妙和聲……從企業開放日到履行社會責任,從品牌建設研究到中匈文化年會,以行動作筆,書寫了“民心相通”的生動注腳。
匈塞鐵路文化融合之仲夏年會
匈牙利有句諺語叫“好友賽過金”。未來,這條鐵路將極大提升匈牙利在中東歐地區交通、物流樞紐地位,實現中國鐵路技術和裝備與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范的對接。匈塞鐵路項目已成為中歐務實合作關系的典范。
END執行主編丨李元、沈蘇
責任編輯丨軍體內容來源丨股份公司黨建工作部、匈塞鐵路項目經理部
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