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局上海公司導讀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在黨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天都鐫刻著奮斗的足跡,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本專欄以“黨史上的今天”為主題,通過權威史料與生動故事,帶大家穿越時空隧道,重溫黨在重要歷史節點的抉擇與榮光,感悟初心使命的永恒力量。今天要走進的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
石破天驚:南昌起義打響武裝革命第一槍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頭槍聲驟起。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中國共產黨掌握和影響的北伐軍2萬余人,向國民黨反動派發起武裝反抗。經數小時激戰,起義軍全殲守敵占領南昌城,并于8月2日成立革命委員會,數百名青年學生當場參軍。這一槍聲,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為人民軍隊的誕生點燃了星火。
歷史定鼎:從紅軍紀念日到建軍節的確立
1933年6月,中共蘇區中央局通過《關于“八一”國際反戰爭斗爭日及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決定》,正式將8月1日定為紅軍紀念日,明確其意義為“紀念南昌暴動的勝利與紅軍的成立”。同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批準該決定,首次以法律形式確立“八一”的建軍紀念地位。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將“八一”嵌入軍旗軍徽,新中國成立后正式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鐵血豐碑:首場建軍節慶典的破曉之光
1933年8月1日,首個建軍節慶祝活動在瑞金葉坪紅軍廣場破曉時分莊嚴舉行。為避開敵人空中威脅,盛大的閱兵式于凌晨4點開始。蘇區軍民高舉著熊熊燃燒的火炬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工農劇社以歡歌熱舞迎接盛典。毛澤東、朱德、項英同志策馬檢閱綿延600米的紅軍隊列,“為蘇維埃政權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震徹云霄。新成立的紅軍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方陣在此刻莊嚴宣誓出征,各軍團獲授戰旗,功勛卓著的指揮員則榮膺珍貴的紅星獎章。晨曦微露,受閱隊伍的堅定步伐踏破黎明前的薄霧,將“八一”這一神圣印記永恒地鐫刻在中國革命史冊上。
星火燎原:人民軍隊的基因傳承
自南昌城頭的槍聲起,“八一”精神便成為人民軍隊流淌不息的紅色血脈。這支部隊沿著曲折而光輝的道路發展壯大: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鍛造出第一支堅強的紅軍主力;在整個艱難卓絕的抗日戰爭期間(1931-1945年),八路軍和新四軍成長為堅持敵后抗戰的中流砥柱;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人民軍隊以雷霆之勢推翻三座大山,為新中國奠定了牢固的根基;而在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中,這支英雄的軍隊更是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用輝煌勝利錘煉了國威軍威,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那軍旗上閃耀的“八一”二字,正是這條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道路最深刻的歷史見證。
初心永恒:從歷史烽火到強軍新征程
穿越94載風雨歲月,“八一”精神歷久彌新,其核心價值在時代變遷中愈發閃耀。深厚的軍民血肉紐帶始終貫穿其中——從戰爭年代的“魚水情深”,到和平時期抗擊洪水地震時用身軀筑堤攔浪的子弟兵,再到脫貧攻堅戰場上托起鄉村希望的堅實臂膀,處處可見那抹“迷彩綠”赴湯蹈火的身影。肩負著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現代人民軍隊展現出強大的威懾與實戰能力:朱日和沙場上鐵流滾滾、戰鷹呼嘯,大閱兵彰顯出的現代化強軍氣魄與“誓死保衛祖國”的錚錚誓言交相輝映,那是初心在新時代的強力回響。歷史的硝煙早已散去,但當年那些從南昌起義烽火中走來的年輕身影所蘊含的勇氣、忠誠與擔當,已無聲地沉淀為今日戰士臂章上閃亮的八一軍徽,更熔鑄于每一次迎險沖鋒、每一次逆行而上的行動之中——鑄就了橫亙于民族危難之前的鋼鐵長城,也點亮了通往未來強軍征程的精神燈塔。
審核丨陳思均編輯丨岳鵬宇來源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
主辦丨公司辦公室點擊名片·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