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一局一公司“吊裝區域,注意安全!”在公司佛山高標倉項目施工現場,這樣的安全提示不僅設立在顯眼處,更通過每日一講讓作業人員時時牢記。作為中鐵一局的“安全標準化示范工地”,該項目以“標準化、精細化、人文化”為核心,打造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安全管理樣板。近日,筆者走進項目一線,探訪安全標準化背后的實踐密碼。
佛山高標倉項目位于佛山市三水區,東臨金港大道,南臨規劃路,北至三水港區。項目總建筑面積約40.74萬平方米,包括7棟丙類物流倉庫、貨物運輸連接通道和汽車坡道、門衛、設備房等建筑物及圍墻等構筑物。
安全標準從“經驗管理”到“規范先行”。“過去的安全管理更多依賴個人經驗,現在每一項操作都有章可循。”4倉網格管理員楊旭驕傲地向我們展示著從不離身的《工程項目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建設基本規定(2.0)》。據了解這份不太厚的手冊,卻涵蓋了臨邊防護、臨時用電、大型設備操作等各類施工環節的標準化流程,甚至細化到“腳手架扣件螺栓擰緊扭矩不得小于40毫米”這樣的數據。
筆者注意到,現場所有防護欄桿均采用色彩鮮明的黃色為警示色,高度統一為1.2米;大門洗車槽人車分離;樓梯、車輛進出、人員通道、配電箱、材料存放區均加裝統一的“安全防護棚”進行管理;就連滅火器的擺放位置也用黃色標線劃定了“專屬區域”。
據了解,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項目成立安全組織管理機構,結合項目實際,制定了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有效促進了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標準統一了,隱患自然無處藏身。”網格長李龍說。
安全標準化因地制宜。安全標準化不是拿來就用的樣板戲,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時施策。項目是為三水碼頭倉儲服務的,毗鄰西江,又緊靠交通要道,時常面臨著大風的天氣,加之夏季隨之而來的臺風,加劇了項目的安全管控風險。為此,項目的安質部門協商工程部門取消了樓頂加裝防護棚的計劃,消除了安全隱患,有效保障了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出行便利。
全員參與,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安全標準化的核心是人的標準化。”項目負責人陳明志強調。項目推行“網格員制”,12名網格員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生產檢查及專項檢查,通過日常巡查、周檢、月檢、專項檢查等消除了各類安全事故隱患,保證了項目施工期間安全零事故。“工人發現隱患及時上報、及時解決;每天的安全班會,有效落實預防、排查、整改、總結各類安全隱患;每月的“安全之星”評選更讓規范操作者成為榜樣。”網格長劉新興介紹道。
在采訪中,鋼筋班組長老劉分享了一個細節:“現在每天班前會,班長都會用手機播放5分鐘安全動畫,連我家孩子都認得警示標識!”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安全規范成為了肌肉記憶。
全員持證上崗,盯梢高危作業,凸顯人文關懷。在工地現場,安全糾察員的身影遍布各個卡點作業區,時刻盯梢工人作業規范,嚴格要求作業工人帶好安全帽、系好五點式安全帶。在基孔肯雅熱疫情爆發的當下,項目部聚焦環境衛生整治、孳生地清理、成蚊滅殺三大重點措施,聘請專業人員上門滅蚊,確保工人們能有一個安全且較舒適的作業環境。“確保工人們的安全就是我們的最大職責”一位現場安全糾察員向我們說道。這一項項小舉動,凸顯了中鐵一局身為央企的責任與人文關懷。
安全標準化不是增加成本,而是創造效益。據統計,佛山高標倉項目自推行標準化以來,堅持重大事故率0%,輕傷事故率下降90%,工期履約率提高15%。“未來將通過‘樣板引路’,推動全行業安全管理升級。”項目負責人陳明志如是說道。
離開工地時,夕陽下的項目圍擋上,“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標語格外醒目。標準化建設正讓這句口號從愿景變為現實。在這里,每一處細節都在訴說:安全,是工程人最堅實的承諾。
通訊員 :饒恩有攝 影 :楊旭
編 審 :黨委工作部(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