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一局近日,隨著最后一片重達56.4噸的箱梁在宜春G320高安境內改線項目主線立交橋上精準就位,至此這一高難度涉鐵工程主體順利完工。勇擔重任,接連啃下了南昌七里崗大街下穿新昌電廠鐵路專用線工程和宜春G320高安境內改線項目兩塊涉鐵工程“硬骨頭”,用智慧和汗水展現了創新銳氣與攻堅實力。
25天改寫5個月工期智勇破局,跑出“七里崗速度”
七里崗大街,作為南昌臨空經濟區一條重要的東西向城市主干道,其標準段早已完工,唯獨下穿新昌電廠鐵路段,因協調難度巨大,停滯多年,成了一條影響民生、阻礙發展的“斷頭路”。
“這條道路從2017年開工,已停滯了多年,因為道路未通,周邊居民要繞一個很大的彎,不少人選擇了逆行,極易造成安全隱患。”一位當地干部的話道出了群眾長久以來的期盼。
問題的癥結,在于新昌電廠鐵路段原有的框架橋涵洞無法滿足七里崗大街交通要求。按照規劃,必須拆除現有12米寬的一孔鐵路框架橋,在原址新建一座四孔分離式框架橋——中間兩孔各12米寬用于通行機動車,兩側各一孔7米寬用于通行非機動車和人行。而項目的“堵點”,也恰恰在于框架橋上方的鐵軌,施工必須協調鐵路進行停運調配,這正是工程多年來久拖不決、難以推進的關鍵。
2024年,該項目被列為南昌市委年度重點攻堅的最后一個“胡子工程”,要求在2025年3月底前完工,較合同工期提前了整整半年。臨危受命,于2024年10月作為施工方正式進駐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是這個項目的先天難題。
任務的另一端,是極端復雜的施工條件:新建的四孔框架橋是當時南昌局管段內單體最大的框架,原設計采用的線路架空頂進方案,架空長度達108米,需經歷五次復雜的D型鋼便梁架空體系轉換,屬“超危大工程”。同時,施工正值鐵路運煤專線“迎峰度冬”關鍵期,保障電煤運輸的任務同樣刻不容緩。
常規方案至少耗時5個多月,而工期要求迫在眉睫。怎么辦?
面對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項目團隊秉持“不破不立”的精神,果斷跳出傳統施工的思維定式,大膽提出了一個創新構想:臨時停運既有鐵路,采用全斷面大開挖方案!
“協調上的難度其實比施工本身的難度要大。”項目負責人坦言,這個方案意味著要暫時切斷國電投新昌發電公司的“生命線”。為此,項目開啟了高強度的多方協調,與政府單位、業主南昌局贛榕公司以及鐵路多個站段反復溝通、縝密論證。最終,方案得到了臨空經濟區事務中心與國電投新昌發電公司的鼎力支持。電廠通過提前儲備、優化運輸計劃,為項目擠出了寶貴的施工窗口。
“電廠給了我們26天的時間,說實話他們也很困難,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們也有壓力,必須在限期內高質量完成任務。”項目負責人表示。
軍令如山,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正式打響。在獲得停運許可后,項目迅速調集精銳力量,人、材、機等資源實現最高效的配置和無縫銜接。施工現場24小時燈火通明,機械轟鳴,全體參建人員輪班作業,以流水線作業快速推進。僅僅25天,原計劃需要5個月才能完成的四孔框架頂進及線路恢復工作便宣告完成。
當列車重新安全平穩地駛過新建的框架橋,標志著南昌最后一個“胡子工程”被徹底攻克。用敢為人先的智慧與勇氣,創造了“七里崗速度”,受到了南昌市委、臨空區委及業主單位的高度評價,為這場城市攻堅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5.7米凈空“極限穿越”
精雕細琢,于毫厘間彰顯智慧
宜春G320高安境內改線項目是列入江西省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工程,它的建設將極大提升G320高安市城區段的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助力高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而承建的下穿滬昆高鐵立交橋工程,正是這條全長約25公里大動脈上的關鍵節點,也是整條線路中難啃的“硬骨頭”。
如果說七里崗項目是一場“智勇雙全”的閃電戰,那么G320高安境內改線項目則是一場在“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精細活。該項目包含兩座立交橋,均以下穿滬昆高鐵高安王家特大橋的方式施工。滬昆高鐵是國家“四縱四橫”快速客運通道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大動脈”,其安全運營不容任何干擾。然而,橋下可供作業的最大凈空僅有5.7米,新建橋梁邊梁與滬昆高鐵橋墩的水平凈距僅3.03米。在橋墩之間再建一座橋,還要保證上層橋的安全運行,施工的難度可想而知。
最大的考驗,不僅在于空間,更在于時間。滬昆高鐵作為國家運輸大動脈,每日留給施工的“天窗點”僅有凌晨短短4個小時。所有高風險作業,都必須在這珍貴的240分鐘內爭分奪秒地完成。
項目團隊于2025年3月1日正式進場,面對“高風險、低凈空、短工期、窄窗口”的四重壓力,再次展現了一局建設者的智慧。針對橋下基礎樁施工難題,他們引進了特制低凈空旋挖鉆,在有限的高度內完成深孔鉆探作業,并使用鋼筋籠分節吊裝工藝,成功攻克了基礎施工的“攔路虎”。為破解重型箱梁在低凈空下的吊裝難題,建設團隊對架橋機進行了“降高”改造,將常規高達10.8米的架橋機,針對性改造為僅有5.3米高的“小個子”。
在每一個萬籟俱寂的深夜,當城市陷入沉睡,G320項目現場卻是一片緊張而有序的繁忙景象。建設者們協同作戰,在4小時的“天窗點”內,安全高效地完成吊裝、架設、澆筑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面對近在咫尺的高鐵線路,他們嚴格執行臨近既有線施工安全防護方案,嚴格落實“一日作業標準化”工作要求,將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重大風險劃分網格單元,設立網格長、網格員滲透到各個作業面,通過“一日一方案、一日一預想、一日一交底、一日一確認、一日一總結”的形式,對所有作業面進行全程監控,最終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
通過一系列精準高效的舉措,7月19日,隨著最后一片箱梁穩穩落下,G320項目主體工程圓滿完工。
從25天改寫5個月工期的“七里崗速度”,到5.7米凈空下上演的“極限穿越”,建設者們用一次又一次高質量施工建設,生動詮釋了“誠信創新 永爭一流”的精神內涵。兩個項目的順利建成,不僅為城市發展攻堅克難提供了“一局方案”,更為復雜涉鐵工程建設貢獻了“一局智慧”。
來源 / 城軌公司通訊員 / 湯佳佳 劉家琦編輯 / 楊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