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粟靈
11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全球矚目中舉行了視頻會晤。當談到氣候變化問題時,習近平主席提出:“比口號,更要比行動。”
習近平主席是吊車的底氣來自于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取得是吊車的出色成績。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水電第一大國、全球風電第一大國和全球光伏發電第一大國;中國是吊車的光伏和風電產業,為全世界新能源降低成本、提高與化石能源的競爭力立下汗馬功勞。
就在中美首腦視頻會晤的同時,江蘇鹽城召開了2021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這個“中國海上風電第一城”希望用更加下沉的方式,與習近平主席最新講話形成共鳴。
讓世界看到“雙碳”目標的中國行動力,需要從兩方面下大力氣:一方面,我們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腳踏實地夯實清潔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的產業基礎,交出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雙碳”成績單;另一方面,我們要以大禹治水的智慧,疏導不利于中國的國際輿論,通過國際傳播、交流與合作,講述中國故事,分享中國經驗,開放中國市場,彰顯中國責任。
從這個意義上說,鹽城已經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現“雙碳”行動力的一扇重要窗口。
打鐵還需自身硬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公司董事長瞿曉鏵對鹽城的“雙碳”行動力深有體會。“3年以前鹽城光伏的年產值大約是幾十億,今年鹽城光伏總產值預計將達到400億,3年增長了十幾倍!”他說。
瞿曉鏵的另一重感慨來自于交通網的優化速度。兩天前,他從阿特斯的蘇州總部驅車前往鹽城大豐基地,以前需要三四個小時的車程現在縮短到僅僅兩個小時。“嚇我一跳!”在震驚的同時,他開始盤算加碼鹽城的可行性。
目前,阿特斯在鹽城市投資了4個生產基地,投產后預計將為該市貢獻350億的光伏裝備制造業銷售額。但瞿曉鏵并不打算就此收手,在本次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上,他又簽約了儲能領域的新項目。
瞿曉鏵認為,蘇南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優勢,與蘇北在新能源稟賦、產業基礎、土地等方面的優勢,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合。如今,他口中的“蘇南蘇北是一家”已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鹽城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鹽城的綠色能源資源稟賦優越。
該市擁有江蘇省最長海岸線和最大海域面積,沿海風能資源豐富,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3600小時。
太陽能資源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400-1600千瓦時/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時間在2280小時左右,年發電利用小時數1200小時左右,適宜光伏發電項目開發的空間資源較充足。
依托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鹽城在“十三五”期間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20年,該市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985萬千瓦,其中風電累計裝機容量738萬千瓦,光伏累計裝機容量215萬千瓦。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高達352萬千瓦,居全國首位,占比約為全國四成、全球一成。
今年鹽城再接再厲,新能源裝機容量一舉突破1000萬千瓦,成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
在發展過程中,鹽城不斷將資源優勢、開發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
“十三五”期間,該市形成了以“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光電產業園、大豐風電產業園、阜寧風電裝備產業園、射陽新能源及其裝備產業園、東臺風電產業園”五大新能源產業園區為載體的集聚集群發展格局,并建立起涵蓋研發設計、裝備制造、資源開發和運維服務等全產業鏈條。
面向“十四五”,鹽城提出了兩個“2000”的發展目標,即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著力打造引領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新高地。
鹽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勾鳳誠在2021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上作了產業推介。他代表鹽城方面表示愿在以下重點領域與大家開展合作:一是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示范基地;二是著力打造光伏綜合應用示范基地;三是著力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四是著力打造氫能儲能示范基地;五是著力打造國家級新能源創新發展示范城市。
他同時透露,“十四五”時期,鹽城規劃有902萬千瓦的近海風電資源和2400萬千瓦的深遠海風電資源,計劃新增并網800萬千瓦;光伏力爭新增并網規模200萬千瓦。
論壇上,鹽城市政府舉行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共有23個新能源產業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619億元。簽約企業包括中國中車、國華投資、正泰新能源、國網綜能集團、阿特斯等。
“我們是比較早進入鹽城的企業。可是今天一看,鹽城已經不光只有阿特斯,還吸引了很多業內實力很強的同行過來,真的是前浪后浪互相拍打。這方面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功不可沒的。”瞿曉鏵感嘆。
正泰新能源董事長、總裁陸川也表達了對鹽城良好營商環境的向往。他說,正泰新能源在鹽城的項目推進速度遠遠大于常規預判,這也是正泰有信心加大布局鹽城的原因之一。
鹽城的積極作為受到了大型發電央企的肯定。2019年,華能集團與江蘇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千瓦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鹽城是其中最主要的落地點。此后,該公司又直接與鹽城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華能集團總工程師林剛稱,在鹽城地區,華能一定要把產業配套化,包括設備制造業帶過來。他建議,資源不要碎片化,應該由負責任且有實力的地方政府做好配套。
由鹽城市組局,新能源產業鏈各方勢力共同努力,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世界級的新能源產業基地正待破土而出。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鹽城市不僅埋頭耕耘產業基礎,還積極向世界傳播“雙碳”行動的中國聲音,通過一年一度的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等品牌活動,努力打造國際影響力。
早年,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曾因話語權缺失而一度在氣候議題上陷入被動局面。這種不利輿論環境在2009 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后激化到矛盾頂點。
當時,中國的火電裝機容量和碳排放量仍在飛速增長,直觀的數據讓中國難以辯白。但同時,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綠色辦會作出的努力,以及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突出成績,卻往往被忽略。
哥本哈根大會以后,中國與國際社會進行更行之有效的溝通。尤其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后,中國開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國際氣候治理議題中來。于是,便有了2016年G20杭州峰會前夕習近平主席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一起向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巴黎協定》批準文書的經典場面。
不過,向世界展示“雙碳”目標的中國行動力,除了中央層面的積極作為,還需要地方層面的主動配合。
鹽城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已經擁有了一張國際認可的靚麗名片。2019年,江蘇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而現在,鹽城希望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擦亮新能源的金字招牌。
11月15日,在2021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上,世界能源理事會總干事兼首席執行官安吉拉·威爾金森對這個很多中國人可能都不太熟悉的蘇北小城給予了高度肯定。
她說:“鹽城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的城市。這是一種以城市為主導的智慧綜合能源生態系統的新模式。我們歡迎鹽城成為我們世界能源共同體的一員。同時,鹽城也是以城市為主導的能源三難困境指數的發展典范。”
借著此次論壇的機會,她還向廣大中國能源企業發出邀請,歡迎大家參加明年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辦的第25屆世界能源大會,并向世界展示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取得的成就。
11月16日舉辦的首屆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是一個更深層次、更專業化的中歐在碳中和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
在今年4月舉行的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上,三國領導人一致認為,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中歐合作的重要支柱,把合作抗疫和促進能源高效、清潔、多元化轉型作為未來中歐合作的重點領域。
早在去年,國家能源局就已啟動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工作,并將風電列為四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鹽城作為中國海上風電第一城,肩負著及時與歐洲分享技術創新和優秀實踐的使命。
論壇上,歐盟駐華使團參贊傅維恩、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賈可尼、歐盟風能協會首席執行官賈爾斯·迪克森、英國駐華貿易副使節杜濤、丹麥駐華使館參贊馬海、法國電力公司新能源北亞區域海上風電負責人杜文、維斯塔斯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托馬斯·凱勒等國際友人與中方代表一起共商發展大計、共繪宏偉藍圖。
鹽城市委書記曹路寶表示,鹽城市已經建立了與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常態化的合作交流機制,采埃孚、艾爾姆、保利泰克等歐洲領軍企業已在鹽城設立研發、生產、測試基地。我國首個中外合資的海上風電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和法國電力合作的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已經在鹽城落地,并投入運營,開創了中歐海上風電投資合作的先河,為全球海上風電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就在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舉辦的同一天,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舉行視頻會晤。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特別提出了中美應該“加強天然氣和新能源領域合作”。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之一,鹽城在繼中歐合作之后,又迎來中美合作的新風口。站在風口、面向更廣闊世界的鹽城,將如何在“比口號,更要比行動”中爭當排頭兵?
END
未來四十年,碳中和將讓中國經濟社會將迎來系統性變革,社會財富也將隨之發生大規模轉移。我們將見證一個偉大的時代,見證一個變革的時代。在“順勢者昌,逆勢者亡”的歷史規律下,創業英雄將層出不窮;緊抓機遇、縱橫捭闔的企業也將借勢而進,成為產業翹楚;前瞻布局、運籌帷幄的國家也將乘勢而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那么該如何理解這一系統性變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薦的《碳中和革命:未來40年中國經濟社會大變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語言為讀者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碳中和畫面。
歷史性轉變!燃煤上網電價全部放開,“能跌能漲”市場電價機制起航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吊車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