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局集團青山作卷,鐵軍執筆在風景秀麗的太行山區
一條承擔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和促進沿線旅游開發的高速公路
——沿太行山高速西延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面對太行山的險峻地勢
中鐵十局西延2標建設者
以非凡毅力與智慧攻堅克難
累計16次獲月度考核第一
榮獲各級榮譽30余項孵化實用新型專利3項、行業標準1項
研發國家級工法2項、省級工法17項
獲評省級以上科技成果15項
在太行山南麓繪就“敢讓青山化通途”的壯麗篇章
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
波瀾壯闊的攻堅圖鑒↓↓↓↓大跨度橋梁項目全線共有橋梁26座
總長12.62公里,需預制梁板1504片
創新采用“四集中+四嚴格”管理模式
配備數控彎曲機、智能張拉設備等先進設備
同步實施污水專項處理和智能噴淋降塵系統
打造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梁場
依托制運架一體化設備和可視化監控平臺
創下單日制梁5片、架梁13片的施工紀錄
深谷高墩項目涉及490根圓柱墩和78根空心墩施工
虎嶺河特大橋18#主墩為全線最高墩——墩高89.5米
高墩樁基施工采用旋挖鉆快速驅動器工藝
模板選用“全自動液壓爬?!迸溥M口VISA面板
鋼筋制安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與定位胎架綁扎
混凝土配比優化至二級配并配合串筒使用
以數字化管控全面保障高墩施工安全質量
特殊孔跨虎嶺河特大橋主橋采用(70+130+130+70)米
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
創新應用菱形掛籃集群作業與智能監測系統
實現毫米級精度控制,垂直度偏差≤1/2000
通過危大工程臺賬管理、“一法三卡”審查
及100%班前安全講話與設備包保
結合“VR+實體”沉浸式教育模擬事故場景
實現高墩施工“零事故”目標
文物保護項目老鴉寨隧道全長2088.6米
下穿文物“引沁濟蟒渠”及復雜地質段
項目運用TSP、地質雷達等綜合物探技術
精準預判淺埋段、斷層破碎帶及巖溶發育情況
優化防滲注漿方案,將沉降控制在2mm內
同步依托“BIM+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智慧工地
實現風險可視化及雙警報機制
確保了隧道“零擾動”安全穿越文物保護區
景觀綠化項目主線路基8.2公里、匝道9.8公里
最大路塹邊坡深59.23米、最大路堤邊坡高27米
涉及挖方503萬方、填方196萬方
填方段采用“振動+沖擊”碾壓組合
挖方段運用BIM模擬和北斗監測
邊坡實施分級支護與噴砼植生綠化
棄土場采用階梯擋墻和草灌復綠
實現工程與太行山景觀有機融合
水穩攤鋪項目創新采用大厚度水穩施工層設計
將水穩基層三層攤鋪優化為“27cm+27cm”兩層
超寬超厚一次性攤鋪完成
配合振動拌合技術和大噸位壓路機協同作業
解決層間結合和多機聯鋪的縱向離析問題
增強了基層整體承載能力
減少機械臺班13.9%,節約人工13.4%
縮短工期約25%,節能減排效果突出
瀝青攤鋪平整度是反映路面行車舒適度的重要指標
項目實施全流程平整度管控
基層嚴控混合料級配與施工工藝
專人實時檢測面層平整度
最終基層平整度值1.8mm
下面層0.85mm,中面層0.7mm
沖刺上面層平整度≤0.6mm質量創優目標
(國標要求σ≤1.2mm)
物資保障后場配備岳首800型雙拌缸振動水穩拌合設備
和德基5000型環保拌合設備
承擔全線210萬㎡水穩基層
及瀝青面層拌合任務雙站協同產量高達870噸/小時
主拌機創新安裝智能監測系統
實時監控溫度、壓力、物料配比等指標
配備三級除塵和廢氣光解系統實現綠色施工
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延項目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境內,線路全長33.96公里,
預計將于2025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將在太行山東麓形成一條快捷通道,對完善豫北地區路網結構,打通豫晉冀大通道,推動河南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拉動濟源市經濟發展、便捷群眾出行、促進沿線旅游開發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來源:二公司圖文:姜永軍 彭 美 楊子征
設計:向 煬編輯:楊子征責編:朱紀鋒主辦:中鐵十局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