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新聞網訊:8月19日,明陽智能發布半年報。公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83.2億元,同比增長107.2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1億元,同比增長58.95%。
上半年,公司實現對外銷售容量2023MW,同比增長141%,其中陸上風電約1682MW,同比增長177%,海上風電約341MW,同比增長47%。
公司主要產品及解決方案
1、風電機組制造
明陽智能風電整機制造板塊包含風電機組的研發、葉片等主要核心部件的制造、整機生產制造等業務。公司針對中國風況和氣候條件,包括低溫、沙塵、臺風、鹽霧、高原等嚴酷環境,研發和設計了適應不同特殊氣候條件的陸上和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形成了“覆蓋當前,占據未來”的多產品布局,包括 1.5/2.0MW、3.XMW、4.XMW、5.XMW 系列陸上型風機,以及 5.5MW、6.XMW、7.XMW 及 8-10MW、11MW 系列海上型風機。每個系列的風機又包含不同葉輪直徑,適應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環境的風況特點,例如 3.XMW 系列包括 112 米、121 米、135 米、145 米、156 米等不同葉輪直徑。在同一葉輪直徑基礎上,公司根據不同環境條件推出了常溫型、低溫型、超低溫型、高原型、海岸型、抗臺風型、海上型等系列機組。公司目前是國內風力發電行業產品品類最為齊全,布局最具前瞻性的重要企業之一。
2、風電運營維護
在風場運營環節,公司基于“滾動開發”的輕資產運營理念,以“開發一批、建設一批、轉讓一批”為主要經營目標。對風資源“滾動開發”的商業模式綜合體現了“風機設備銷售”、“風資源溢價”和“EPC 價值”等多重價值量,進一步深化了公司的產業鏈縱深布局。目前公司在建及在運營的風電場已遍布全國各個區域,開發規模也在逐步增加。
在自有風電場運維方面,公司通過建立風場智能管理大數據平臺,對機組各部件運行狀態及風場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并結合物聯網、云存儲及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重點打造風機遠程監控、機組在線狀態監測、遠程故障診斷與修復、風功率預測、視頻監控等系統,實現風場從設備運輸、安裝、調試和運營全過程的透明化管理。
對于第三方風場的托管及運維服務,公司亦有完整的后市場服務價值鏈核心團隊,覆蓋基礎的風機定檢、e 備件聯儲、大部件運維、風機及風場優化以及風場合同能源管理等高端服務板塊。在保障客戶風場的無憂運營的前提下,通過提升客戶風場發電量,從而實現運維業務收入。
3、其他
除以上主營業務外,公司圍繞新能源領域進行了相關的拓展,具體包含:新能源電站 EPC 業務、配售電業務以及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業務。
新能源電站 EPC 業務是借助于公司自主形成的新能源電站設計經驗,通過承建第三方業主的風電場或者光伏電站,從而實現 EPC 業務收入。
配售電業務板塊是通過公開投標、政府優選、以產護權等方式獲取增量配電網的經營權,建設區域內 220kV、110kV、35kV、10kV 的供電線路及變配電設施,完成區域組網。公司向協議用電企業供電并收取電費,同時為其提供需求側管理、綜合節能等能源效率管理服務與電力運維服務。
公司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業務屬于光伏與建筑的跨界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碲化鎘(CdTe) BIPV 組件產能,并已經取得了國內外的規模化訂單。公司的 BIPV 產品主要包括工商業屋頂、戶用光伏瓦和光伏玻璃幕墻等。
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
2020年上半年,全球實體經濟面臨嚴峻壓力。中國經濟上半年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實現了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可喜成績。面對深刻變化的內外部環境,2020 年上半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 832088.02萬元,同比上升 107.24%;實現歸母凈利潤53062.42萬元,同比增長58.95%。
上半年來看,在公司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公司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都取得了持續的增長。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進海上風電各項業務,深度挖掘風機制造和研發潛力,成功實現對外銷售容量顯著增長,在研機型取得實質性進展;繼續推動風電運營“滾動開發”的輕資產戰略,形成了風電運營板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推進“數字明陽”戰略,通過統一的 IT 基礎架構建設、敏捷高效的業務流程打造、嚴謹規范的數據管理以及數字化的經營分析體系建設,提升管理效率;推動降本控費實施,從技術降本、供應鏈安全、生產吊裝提效等全業務鏈條提升運營效率。此外,公司形成了一套可持續的人才管理體系,積極引進外部優秀人才和發掘內部人才潛力,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準備了一支優秀的有戰斗力的隊伍。
(一)頂住壓力精細化運營,公司實現風機對外銷售容量增長 141%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對外銷售容量實現 2023MW,同比增長 141%。其中陸上風電約 1682MW,同比增長 177%,海上風電約 341MW,同比增長 47%。在今年一季度公司生產經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取得這一成績殊為不易。公司管理層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連續召開了一周的復工復產專題會議,一手緊抓抗擊疫情準備工作,一手準備復工復產。在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2020 年一季度公司對外銷售容量就實現了同比約 108%的增長。在 2020 年上半年,公司精細化運營和精益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通過有效整合供應鏈資源,使得公司零部件齊套率始終維持高位,為公司完成既定生產計劃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時,公司通過供應鏈資源整合對成本進行了有效管控,疊加公司自身技術優勢和已經形成的產業鏈縱深效應,2020 年上半年風機制造毛利率達到 19.41%二手吊車,較去年同期穩中有升。
(二)半直驅技術路線優勢推動市占率繼續提升
公司堅持緊湊型半直驅技術路線,打造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 MySE 系列風電機組。公司產品在同等風況條件下,發電量高,運維成本低,能有效提升業主的項目內部收益率。在平價項目招標趨勢開啟下,公司風電機組更具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近年來,隨著公司 MySE 系列風電機組的市場認可度逐步提高和市場競爭力的持續增強,公司新增中標訂單容量和在手訂單容量持續上升。
報告期內,公司風電機組新增中標項目容量約 1.9GW,位居行業前三。其中陸上風電機組新增中標約 0.9GW,占比約為 47.55%,海上風電機組新增中標容量約 1GW,占比約為 52.45%。新增訂單中單機功率 3MW 及以上機組訂單合計達 97%,海上風電訂單占比顯著提升。公司市場銷售強勁,在手訂單規模持續維持高位,對未來的收入利潤實現提供了足夠的保障。
(三)堅持“滾動開發”戰略,發電板塊毛利率穩中有升
2020 年上半年,公司風電場運營業務穩健發展。2017 年至今,公司在運營電站和在開發容量持續增長,增厚業績。截至 2020 年 6 月底,公司已投資的新能源電站已并網裝機容量達約 896MW,在建裝機容量約 1.15GW。2017 年至今,并網規模累計增長約 109%,在建規模累計增長約 145%。
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發電收入 47858.64 萬元,同比增長約 12%,發電板塊毛利率達到 68.03%,較去年同期提升了 2 個百分點。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發電量 10.43 億度,市場化交易占比為 11%。
隨著公司新能源電站投資與運營規模持續擴大,公司實施“滾動開發”戰略,大幅縮短了資金回收期。目前公司在運營風電場遍布全國各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成熟業務形態。
(四)“降本控費”持續深化,深度推進資本運營模式創新,居安思危謀求跨越式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深化“降本控費”戰略的執行工作,從職能部門到業務部門均制定了詳細清晰的“降本控費”目標。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通過嚴控招標流程,落實采購、技術、制造降本,細化費用管控,加強資金池管理等手段,使得 2020 年上半年“降本控費”戰略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報告期內,公司陸地單位成本和海上單位成本均實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期間費用率達到14.16%,同比下降 7.29 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環比一季度下降 2.11 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資本創新戰略,積極推動資本運營業務實質性發展。2020 年上半年,公司發布了 2020 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并于 2020 年 7 月獲得證監會核準。這一融資規劃為公司進一步鞏固海上風電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優勢,加快實現低風速地區風電場的平價上網,優化財務結構吊車,加強抗風險能力,實現未來發展戰略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同時,公司也積極對接社會資本、創新資本運營業務模式直驅型風力發電機組,努力將資本運營板塊培育成未來為公司貢獻業績的新業務模塊。
(五)深耕風機研發,助力風電實現平價上網
公司在風機產品線研發拓展卓效顯著,陸地大兆瓦機型應用和海上大兆瓦機型研發取得重大突破。公司首臺 MySE 5.2MW-166 機組在新疆烏魯木齊達坂城成功吊裝,成為目前亞洲已吊裝陸上單機容量最大風電機組。公司陸地大功率風機產品的成功應用,為平價時代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的降低帶來了最佳技術解決方案。上半年,公司 MySE 系列海上風機新添 MySE 11MW-203 機型,該機型功率為 11MW,葉輪直徑為 203 米,成為中國最大功率海上風機,也是全球第三大海上風機。
目前公司正在進一步推進 10MW 漂浮式風電機組和 12-15MW 海上大機組的研發,進一步鞏固公司在海上風電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優勢,為中國海上風電平價積累更深厚的技術基礎。
(六)實施人才戰略,夯實人才保障基礎
公司重視人才儲備,在全球布局了“一總部、五中心”的研發創新平臺,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是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與國內外知名機構 ECN(荷蘭的國家級能源實驗室)、DNVGL(德國勞埃德船級社)、Fraunhofer(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Romax(世界頂級傳動鏈設計商)等國際知名機構的科研合作。公司以貢獻者為本,推動股權激勵計劃有效實施,充分調動公司管理層和骨干員工的積極性,推動公司長遠發展。
(七)推動“數字明陽”建設,進一步提升公司經營效率
公司通過統一的 IT 基礎架構建設、敏捷高效的業務流程打造、嚴謹規范的數據管理以及數字化的經營分析體系建設,打造數字化明陽。公司推動業務流程數字化,全面梳理業務場景、崗位職責、業務協同、目標達成和關鍵業務管控點,提升核心業務線流程管理效率,以流程化自動化減少重復勞動直驅型風力發電機組,降低人力成本,實現從人、財、物到高層決策信息化流程系統的全部貫穿,構建充滿現代化、信息化、規范化組織,推動明陽成為全球能源行業智能化、數字化的標桿企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