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護航海上風電走向平價
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伍夢堯
“每隔一年,風力發電的成本義無反顧地以10%到15%的速度往下降,風電光伏已成為了獨一無二或者說無可置疑的‘新煤炭’。”遠景集團董事長張雷在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作出如上表述。
5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2022年及以后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海上風電機組,執行并網年份的指導價。為享受更高補貼電價,海上風電行業搶裝潮應聲而來。尚還稚幼的海上風電行業,面對聲勢浩大的“搶補貼”能否站穩腳跟實現健康發展?僅余2年多的時間,目前還不成熟的產業鏈能否快速成長達到平價上網的要求?一時間,行業內議論紛紛。
9月7日,2019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海上風電發展及產業鏈主題論壇在江蘇鹽城召開,開發商、主機商、零部件供應商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針對輿論關注熱點展開深入探討。
搶裝潮?是機遇更是挑戰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363萬千瓦。與此同時,已核準待建項目規模已達2230萬千瓦,遠超之前發展步伐。面對體量龐大、且仍在增長的待建項目名單,海上風電企業能否全部如愿,踏上行業補貼的最后一班列車?
“在2021年前把目前核準項目全部交付掉,對于我國海上風電行業是非常大的挑戰。”遠景能源海上產品線總經理謝德奎表示,目前,盡管遠景能源的產能還存在空間,但對整個行業來說,完成全部計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胡明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伴隨技術的發展和更多政策支持,為滿足行業爆發式發展的需求,海上風電相關企業的產能都會完成一定擴充,但要完成全部已核準項目,“還是具有較大難度”。
近年來,“兄弟”光伏發電行業每年搶裝熱潮如火如荼,在規模大幅提升的同時,搶裝項目質量不過關等問題屢屢出現,為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留下安全隱患,其發展歷程對于正處于搶裝潮的海上風電行業來說同樣值得參考。
“設備產業供應很難支撐強大的搶裝潮。”江蘇海上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杰明確指出,現有的風機設備以及海纜產能難以支撐搶裝潮吊車,同時,我國現有海上安裝施工設備的安裝能力有限,年安裝容量僅在200~300萬千瓦,盲目搶裝會造成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隱患。
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董事曾紅衛提醒業內企業,面對行業發展面臨的規模、質量雙重挑戰,除應保證產品質量過硬,企業也需在優質技術服務及全產業鏈協同合作方面給予更多重視,以實現行業的長期、穩定運行。
高質量高可靠性成為推低度電成本最優解
在風風火火推進已核準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快降本增效、推進海上風電項目走向平價,也成為了目前我國風電人的一項頭等大事。
“目前,除江蘇省外,我國其他地方的海上風電產業均處于起步階段。”謝德奎指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行業發展尚未成熟,能夠扎扎實實把品質、供應鏈和已有產品做好,切實提升產品技術和生產效率,再盡力擠干各個環節水分,在現行海上搶裝階段,已是降低度電成本的最好辦法。
同時,由于我國地理情況相對復雜,海岸線漫長而海域情況具有較大分別,每個地方的發展模式都具備不同特點。因此,謝德奎表示,在正式開展項目建設前,建設方應先開展充分的測試設備部署和前期數據收集風電葉片論壇,“最終通過一系列的模型測算,以最優的度電成本來規劃自己風場的風機”吊車出租,實現優質資源集約化和精細化開發。
作為海纜制造行業領軍企業,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對于降低海纜成本同樣早有準備。據胡明介紹,由于海纜鋪設在海底,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會對整個項目的順利運行和成本回收造成巨大影響,因此,其質量對于海上風電項目能否實現平價具有重要影響。為了進一步降低海纜制造成本,中天科技在推進技術研發的同時,不斷與海外同類技術進行對標,加速技術完善。目前,其產品在國際項目招標中已開始占據一定成本優勢。
世界第一大風機葉片生產商LM大客戶總監陳雅亮表示,為進一步壓縮葉片成本風電葉片論壇,LM通過制造碳纖拼接葉片有效減少葉片重量,從而實現了運輸成本的降低。目前,他們正在探索,如何通過技術革新、生產和維修成本控制、創新商業模式,以及生產效能提升,實現葉片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成本降低,更好應對2021年后中國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