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局7月21日, “遇見美好”國企開放日活動迎來一群非洲朋友。參加“中國式現代化與非洲發展研修班”的50多名非洲學員,包括來自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阿爾及利亞、烏干達、肯尼亞、津巴布韋等國的
政府官員、智庫專家和媒體代表
,一起走進總部,開啟了一場特殊的“探親”之旅。
當總部大樓映入眼簾,大巴車門一開,手機鏡頭紛紛舉起,學員們興奮地與大樓自拍合影。
“你好!”生澀卻飽含熱情的中文問候此起彼落,空氣中彌漫著老友重逢般的親切。
“在莫桑比克為我們修建了納卡拉走廊鐵路,還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莫桑比克蒙德拉內大學的圖法利亞·穆薩激動難抑,“在莫桑比克,他們是響當當的名字。能來西安總部,太榮幸了!”
步入企業展覽館,一部濃縮的中國基建史詩在眼前鋪陳——高鐵、跨海大橋、機場……圖文與模型交織,無聲訴說著這家企業76年篳路藍縷的奮斗足跡。
當講解員提到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時,驚嘆聲在人群中回蕩。
而當電子屏幕閃過安哥拉卡賓達供水工程與奎托機場的畫面時,來自安哥拉的達維德再也按捺不住,奮力擠到前排,高舉雙手大聲呼喊:“Angola!Angola!”
歡呼聲瞬間引爆全場,達維德臉上寫滿自豪,仿佛家鄉的榮光在此刻被世界看見。
在廣西北海西村港跨海大橋和新能源系列裝備模型前,學員們久久駐足。或凝神記錄,或拍照留存,對中國工程技術的贊嘆溢于言表。
海外展區瞬間成為“尋寶”樂園。安哥拉本格拉鐵路、馬拉維馬班鐵路、阿爾及利亞的房建項目……學員們急切地尋找祖國的印記,更熱情地拉著曾在本國參建的中國員工合影留念。
喀麥隆雅溫得第二大學的伊曼紐爾,緊緊握住曾參與呂-曼金公路建設的潘禹彤的手:“這些工程讓我感到,我們和如此親近,原來早就是老朋友了!”感激之情,真摯動人。
被稱為企業“智慧大腦”的工程調度指揮中心,用巨大電子屏展示了數據采集、遠程監控、物聯網等硬核科技。觀看完宣傳片,熱烈的掌聲自發響起。
科技的力量尚在回味,一場跨越山海的視頻連線將氣氛推向高潮。
“我身后是馬爾卡至班古拉鐵路的恩桑杰車站,我的家鄉將因它煥發新生!”屏幕那端,馬拉維員工布萊森斯激情介紹這條“聯通世界的發展之路”。
“我知道它!”現場來自馬拉維大學的邁克爾回應道,“不只修建了鐵路,還有多條公路和格里芬·薩恩達體育館,這些工程織密了我們的基礎網絡,幫我們邁出了走向世界的堅實步伐!”
交流的閘門就此打開,學員們爭相舉手提問,討論熱烈。掌聲與笑聲交織,智慧與友誼在碰撞中閃光。
臨別時分,大家在總部大樓前定格下珍貴的合影。
“非常感謝!希望在非洲發展得更好,我們歡迎你們!”留戀與期盼交織在告別聲中,學員們紛紛與海外事業部工作人員交換聯系方式,珍視這跨越萬水千山的情誼。
此次探索之旅,不僅是技術的交流,更是心靈的共鳴。
與非洲伙伴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壯闊征程上,以基建為筆,以合作為墨,共同繪制著美美與共的恢弘畫卷!
來源:孫麗華 謝建輝丨編輯:錢磊丨審核: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