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竺士杰。圖片來源/國新網
竺士杰每天要開的吊機有49米高簡易集裝箱吊具,相當于16層樓,“我是坐在白色的小房子里控制集裝箱的吊裝,起吊集裝箱的核心是要講究‘準’字,就像打靶一樣,要非常準。我的操作是要在49米的高空彎腰低頭來控制吊具準頭,吊具上有4個錐形的鎖頭瞄準集裝箱的鎖孔,集裝箱的鎖孔四個角上分別有6×12厘米大的鎖孔,我一次要把它準確地對進去簡易集裝箱吊具,要控制住吊具的晃動以及海風、海浪的影響。根據工況的不同,我們有時候需要通過8個鎖頭把2個并排的集裝箱同時吊裝起來。我在23年的工作里,形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操作方法。現在我們吊起2個集裝箱大概只需要1分多鐘時間,這個速度在世界上應該也算是領先的,這就是我們的‘中國速度’”。
竺士杰回憶,“我參加工作是在2000年前后,也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港口大發展的時期,我的體驗是非常深的。我們看到100年前的港口工人,他們干的都是重體力活兒吊車,肩拉背扛,做得非常辛苦。我開的是巨型吊機,又是國產化的,我們一次抓起集裝箱重達60噸,所以跟100年前的工人比吊車公司,他們一年的工作量可能新時代的工人幾分鐘就能完成了。新時代的碼頭工作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
上游新聞記者 李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