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華東公司朔風呼嘯,山巒起伏溝壑縱橫,荊棘叢生在山西朔州平魯區的黃土高原深處
公司國家電投平魯120MW風電項目正拔節生長這里海拔超2000米風機機位所在的高山山脊處
縱坡坡度高達 20%項目“90后”青年占比62.5%他們用安全帽作盾、以扳手為劍
在蒼涼山巔書寫著新時代
青年建設者的攻堅傳奇
01.翻越天塹,建材攀上千米山梁
初到平魯,天地間盡是皚皚白雪,連綿的山巒與廣袤的原野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仿佛一幅素凈的水墨長卷在眼前緩緩鋪展。項目負責人王昆望著蜿蜒如羊腸的山路倒吸涼氣,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在眼前有了具象化
。風機無論是從噸位、長度還是高度來看,都給運輸環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運輸道路 如鐵索纏繞山巒,黃土溝壑間車轍深嵌,車輪碾過處,碎石簌簌滾落,兩側峭壁斜壓而下,仿佛隨時會將這蜿蜒的路徑吞噬。
為保護當地生態,項目青年突擊隊隊員背著
20公斤的全站儀,每天徒步3公里放線,在碎石坡上踏出測量路徑,不少隊員的鞋底已磨穿多雙
,“哪怕爬,也要把點位測準!”通過科學規劃,運輸路徑從
70公里縮短到39.25公里。項目團隊用挖掘機在崖壁邊拓寬路基,平整出
四條進場主干道,再修建通向各機位的支路八條
,同時,創新施工辦法,以無人機為“空中橋梁”,讓混凝土穿越陡峭地形直達施工點。
從首車建材“爬”上山梁到如今
首臺風機基礎混凝土澆筑完成
,重達232噸的風機設備正逐漸在千米山巔“安家”。
02.鑿破頑石,用鋼釬啃下硬骨頭
平魯山地巖層以玄武巖為主,硬度達莫氏
7級,常規挖掘機開挖如同“雞蛋碰石頭”。
項目青年攻堅小組采用挖機
+破碎錘的施工工藝,將巖石破碎運出。首個風機基坑于
5月18日順利完成開挖。“每破一方石,就離并網更近一步”,王昆說,如今,
5臺風機基礎基坑如刀削般平整,坑底巖石斷面可見細密的分裂紋路。
對比基坑開挖,風機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更是一場與自然和技術的“硬仗”。由于攪拌站距離風機點位較遠,路況復雜,且多為崎嶇山路,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技術難關前,項目青年突擊隊
采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及道路模擬運輸、車輛測算等方法
,通過科學排期與全流程監測,確保施工不間斷。
每一個風機基礎,需要
944立方混凝土持續澆筑。項目生產經理張軍帶領團隊從早上
6點持續堅守到第二天凌晨
2點,每一方混凝土,都凝結著對品質的執著;每一次挑戰,都淬煉出綠色發展的決心。
03.守望“孤島”,把苦日子過成“熱灶臺”
在山巔溝壑間,比寒風更凜冽的,是建設者們扎根的日常,夏夜的蚊蟲在施工燈下織成密網。面對項目駐地距最近村鎮
20公里,采購物資難,娛樂設施少等難題。綜合辦“
90后”主任駱峰采取“清單化統籌+本土化聯動+文化化暖心”的組合策略
。 他牽頭梳理物資需求清單,定期聯合周邊村鎮的超市建立“點對點”配送機制,實現物資需求當天送達。針對娛樂匱乏問題,
項目開設職工書屋和露天影院
,不僅讓鋼筋水泥的工地有了墨香與光影的溫度,更成了凝聚人心的“精神充電站”。
暮色降臨,工地旁的空地上總會支起簡易烤架,串兒在鐵板上滋滋冒油,烤焦的邊角像極了他們被曬黑的臉頰。這口煙火氣,就是給歲月最好的回甘。
向“新”逐“綠”,蓄能未來。這里的山風會刻進皮膚,這里的巖石會磨平棱角,但當第一臺風機轉動時,所有的苦都成了勛章,讓青春在能源轉型的征程中永遠向陽!
內容來源:公司團委素材來源:基礎設施分公司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華東新“視”界 推薦閱讀華東公司舉行2025屆新員工見面會
公司召開2025年二季度成本分析會暨三季度催收清欠會
公司召開“安、質、環”2025年第二次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