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大橋局九公司近日,獅子洋通道與廣中江高速銜接段項目(以下簡稱銜接段)
交通組織及安全專項方案順利通過審查,為銜接段工程的安全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中大橋 7月8日,廣中江高速組織廣州、中山兩地的交通局、交警以及業內權威專家,共同對銜接段《總體交通組織方案》《施工期間交通疏解設計》《涉路施工交通影響評價報告》進行細致評審。
三項方案成功通過審查,為項目后續的交通組織規劃明確了方向。
7月10日,中鐵大橋局再次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針對涉路施工交通組織、應急預案、安全監測技術等六大專項方案展開綜合審查。專家組經過深入研討,一致認為各項方案內容詳實、措施科學,具備較強的可行性,為項目的安全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銜接段作為連接雙向八車道的獅子洋通道和六車道的廣中江高速的重要樞紐工程,因存在車道數與時速差的技術瓶頸,需要實施南中大橋拼寬、放馬互通改造及桂閣大道西段新建等關鍵工程。該項目面臨著多階段施工、技術無先例可循等諸多挑戰。
會上,中鐵大橋局詳細匯報了交通組織方案:
2025年7月至2027年底,將先封閉放馬收費站及部分匝道,推進主線橋與桂閣大道的施工;開展跨東新高速舊橋拆除作業,期間將全力保障東新高速與廣中江高速主線的正常通行;2026年3月至2027年1月,封閉南中大橋,實施世界首例中央索面斜拉橋拼寬工程;分階段推進跨東新高速橋梁拆除重建工作,拆除過程中采用夜間全封閉、臨時車道管控及模塊車快速拆橋等先進技術,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交通的影響。
聯合審查組在充分肯定方案的基礎上,針對關鍵環節提出了優化建議:
在基礎評價方面,要求完善高速出口限速、視距、平縱線形評價及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并依據最新方案及時更新評價報告。安全保障上,明確中央分隔帶樁基及下構施工時,需增設永久鋼護筒及鋼套箱以保護既有路面,同時制定泥漿外流防控措施,深化涉路施工風險辨識與管控。
交通疏導優化方面,需補充繞行方案,在關鍵節點增設智能指引與照明設施,標注“高接高”路徑,并在放馬互通等核心區域部署實時監控設備及高峰疏導員。此外,要加強與東新高速等相關單位的聯動協作,通過多平臺提前發布施工及繞行信息,確保公眾出行順暢。
隨著多方協同的交通保障體系逐步落地,
標志著該項目在破解“施工與保暢” 難題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來 源:廣中江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