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日前,山東重工集團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主要負責集團相關業務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及發展,國際化業務及海外公司管理等。作為國資大省,山東近年來圍繞“人”這一關鍵變量力推國企改革、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尤其今年以來,省屬國企人事制度改革密集推進。
“混改不是一混就靈。戰略思路一定要清晰。”在2020年度山東首批國企改革述職問詢上,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譚旭光的金句一度引來陣陣喝彩。在他清晰的戰略思路中二手吊車,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是重要一環。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次山東重工集團職業經理人的選聘,既面向企業內部也面向社會招聘,面向全球職業經理人,同等條件下,具有世界500強企業、國際化工作經歷的優先聘用。
譚旭光還提出吊車,要加快對“80后”人才的選拔任命。要讓年輕人才的貢獻與回報成正比。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2020年,通過公開競聘、素質體檢、轉崗退出等方式,山東重工集團干部隊伍共提拔414人次,降免職408人次。集團總部“80后”中層干部占比由45.2%提升到50%;濰柴由52.6%提升到63.2%華能集團的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其中“80后”部門負責人占比超過50%;中國重汽由25.5%提升到33.1%;山推由31.6%提升到33.7%。
“不養閑人、不養懶人、不養享受型的人、不養能力差的人。”譚旭光提出了這樣的用人導向。2020年以來,山東重工集團先后在集團總部、濰柴、中國重汽開展了三大管理革命,引發了內部強烈“地震”。在集團總部掀起“作風轉型管理提升革命”;在濰柴掀起“干部懶政變革”,向領導干部暴露的思想作風等問題亮劍;在中國重汽掀起“廁所革命”,集中整治責任缺失、職能缺失、執行缺失、關懷缺失四大“頑疾”。“三大革命”歷時3個多月,參與人員超過5萬人,內部博客討論留言超過60萬人次;累計對近200名領導干部進行問責處理。
國企用人“能上不能下”長期飽受詬病,而隨著山東省屬國企人事制度改革的密集推進,企業“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常態化機制正在建立。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近日,魯商集團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可謂大刀闊斧,其旗下山東省商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山東易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銀座·英才幼兒園、山東福瑞達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相繼發出職業經理人招聘啟事。據悉華能集團的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魯商集團去年有211名管理人員因業績不佳、考評較差等原因,被辭退、內退或調整到下一級崗位,“下”的比例達到9.7%,實現“大換血”。
此外,山東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權屬企業、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權屬企業、山東魯糧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等省屬國企,也面向社會為多個不同崗位“補充新鮮血液”。
而在山東能源集團,“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2名考核評價為“不稱職”的領導班子成員被降級任用,各級權屬企業去年調整不勝任或考核末等管理人員44人。
山東還實施省屬企業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據介紹,全省有88%的省屬企業在權屬二級企業推行了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管理或職業經理人制度。如:山鋼集團對11家權屬二級企業、全部三級企業共205名經理層成員實行了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通過市場化選聘和競聘上崗等方式,晉升提拔94人、社會招聘20人;15人因競聘失敗退出原經理層職位,5人因未完成績效目標退出崗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有企業要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這強調國企發展需要激勵機制,要用活人的資源,引入職業經理人才能留得住人,黨政分開、政企分開,使得企業更深入地走向市場。”3月19日,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