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亟待綠色復蘇,2020年北京國際風能展的成功舉行給了全球風電行業極大的振奮。全球400余家展商齊聚京城,在承上啟下新時代、“碳中和2060”新契機、平價時代新挑戰背景下,盡顯實力和智慧。作為中國風電龍頭整機商之一、海上風電引領者,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以“風蘊未來 能創無限”(Wind to X Power to Future)為主題,攜最新技術產品、最新合作成果、新整體解決方案亮相風展,為中國特色風電發展道路貢獻上海電氣智慧和力量。
下面請看上海電氣風展高光時刻TOP10:
Top1
金孝龍出席開幕式并簽署《北京宣言》
10月14日,上海電氣集團副總裁、風電集團董事長金孝龍出席2020北京國際風能展開幕式,并簽署《風能北京宣言》。
《風能北京宣言》旨在順應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最新要求,通過推動制定更加積極的產業政策,促使風電產業保持高質量發展,為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綠色復蘇、構建零碳社會夯實基礎。該宣言提出,綜合考慮資源潛力、技術進步趨勢、并網消納條件等現實可行性上海電氣平臺,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Top2
金孝龍出席“企業家論壇”建言“碳中和2060”
上海電氣副總裁、風電集團董事長金孝龍出席主題為“新目標、新時代下的風電未來”的企業家論壇,為“碳中和2060“引領下的風電新時代建言獻策。
金孝龍在會上表示,習總書記此次在聯大上再次強調碳排放達峰時間表并提出“碳中和2060”,個人認為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從長遠10年、20年角度來說這個行業一片輝煌,憂的是我們怎么樣能夠確保整個產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隨著競爭的加劇,隨著規模容量的擴大,成本要求會越來越高二手吊車,這幾年正好是風電行業需要大量技術投入的過程,我們需要一定的市場容量,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這方面來說,還是需要政府要積極的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創造一些條件。一個是過渡的政策,第二個是技術進步。通過前些年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瓶頸期,這個瓶頸期是不是政府也應該加大投入?德國、丹麥、歐盟等政府投資建立了一個關于支持風電行業科創中心、檢測中心、試驗中心。這一塊我們應該加強投入,為風電可持續的長遠發展,為達到2060年的“碳中和”做出各方應該做出的努力。
Top3
繆駿出席Synergy平臺5.55 MW海上新品發布會
10月14日,“Synergy”平臺產品WG5.55F-172機組海上風機新機型在上海電氣展臺正式發布。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總裁繆駿、首席數字官兼技術總經理康鵬舉、海上產品線總監黃軒,威能極中國齒輪箱總經理Joerg Sieber、發電機總經理Andreas Josef Nagel、齒輪箱銷售總監盧永要出席發布儀式,共同見證這一精彩時刻。
繆駿在發布儀式講話中指出,在中國海上風電即將進入“后補貼時代”之際,上海電氣因時因地制宜地推出全新的“Synergy”平臺WG5.55F-172機組,并聯合全球領先的驅動鏈供應商威能極,應用全球先進成熟的技術體系,協同設計、共同開發,打造出中國海上后補貼時代最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此次推出的“Synergy”平臺產品,將成為中國中低風速海域的王牌產品,為客戶提供開發中低風速海上風電的綜合解決方案,創造全面利用海上風能的可能,為中國特色海上風電平價道路貢獻解決方案和上海電氣智慧。
Top4
上海電氣與威能極戰略簽約
10月14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與全球領先的風電傳動設備供應商威能極簽署傳動鏈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助力海上風電“后補貼時代”。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總裁繆駿、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首席數字官兼技術總經理康鵬舉,威能極中國齒輪箱總經理Joerg Sieber、威能極中國發電機總經理Andreas Josef Nagel共同見證,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海上產品線總監黃軒、威能極中國齒輪箱銷售總監盧永要代表雙方簽約。
Top5
康鵬舉出席“CTO論壇”
風能展期間,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首席數字官兼技術總經理康鵬舉出席“CTO論壇”并發表了題為“深化數字化轉型、加速技術創新,迎接時代挑戰”的主旨演講,闡述了風電數字化的趨勢展望和上海電氣風電數字化轉型的構想。
康鵬舉認為,風電是多學科的融合技術,十四五大規模風電并網,對風電機組的智能化、數字化要求會越來越高,我們都必須從風資源、風機、風場、電網、環境、數字化、新技術等全面提升風電全生命周期綜合技術能力。打造數字化風機首先要從平臺化產品做起。應用重用性、模塊化的關鍵技術和面向制造、裝配、運維等設計體系,,從技術元素到組件到子系統,再到產品實現平臺化。依靠平臺戰略、體系架構支撐起產品平臺。通過平臺化、精細化的設計,深度融合數字化技術,最終打造出基于數字孿生的全感知數字化智聯風機。無論是當前時代的挑戰還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都要求我們必須要深化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技術創新。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將在新技術、新領域持續探索和創新,也期待與各位一同攜手共進迎接未來的機遇的挑戰。
Top6
“創新劇場”發布2款海陸新產品
10月15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副總工程師兼陸上產品線總監馬文勇在“創新劇場”發布了WE4.55N-168數字化陸上新機型;海上產品線總監黃軒在“創新劇場”發布了W6.5F-185海上風電新機型。
馬文勇表示,WE4.55N-168-105陸上風機也進行了平臺化開發,機組同平臺部件復用率超過96%,機組成熟度更高。與3兆瓦平臺機組相比,這一新機型的靜態投資減少約10%。
黃軒表示,海上風電進入后補貼時代,實現平價時間緊迫,當前造價水平與平價差距較大,無補貼時代將面臨最嚴苛的成本要求。為此上海電氣平臺,經濟性成為整機企業最需考慮的因素,應充分考慮如何降低平準化度電成本,運用好既有成熟的產業鏈和配套設備。W6.5F-185機型實現較上一代產品發電量提升8%。目前中國大兆瓦海上風電研發存在吊裝能力匹配的挑戰。W6.5F-185機型沿用了現有吊裝方案和船只要求,使吊船選擇性更高,有助于應對搶裝潮。
Top7
I-WINDSIGHT平臺發布
10月14日,上海電氣在展位舉行了i-WINDSIGHT平臺聯合發布儀式。WindSim中國區總經理吳軒、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首席數字官兼技術總經理康鵬舉、技術部系統中心主任兼廣東分公司總工程師彭明出席本次儀式。
i-WINDSIGHT平臺由上海電氣與WindSim聯合發布。這是一款貫穿風電場全生命周期及協同行業生態鏈的數字化設計平臺,平臺依托于分布式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提供風電場規劃、環境數據庫、精細化微觀選址、風功率預測、經濟性評估及后評估等多個模塊化解決方案。i-WINDSIGHT平臺的上線標志著上海電氣風電將建立起閉環的風場評估體系吊車公司,具備了為平價時代數字化風場開發提供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的能力。
Top8
4.55MW陸上新品獲設計認證
風能展期間,上海電氣在展臺舉辦了WE4.55N-168數字化陸上新機型設計認證頒證儀式。該機型葉輪直徑為168米,是目前國內葉輪直徑最大的4MW級風電機組。
10月14日下午,上海電氣WE4.55N-168數字化陸上風機設計認證頒證儀式舉行。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市場總監兼新能源處長邢合萍為新機型頒發了設計認證證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副總工程師兼陸上產品線總監馬文勇代表公司獲頒證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副主任宋向東、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首席數字官兼技術總經理康鵬舉出席見證。
Top9
南通海上風電培訓中心GWO BTT模塊獲頒證
10月14日,上海電氣在風能展期間舉行了南通培訓中心GWO-BTT模塊授證儀式,獲得此項認證是上海電氣風能技術培訓業務面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代表著上海電氣將持續引領風電行業安全和技術的標準化發展。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副總裁兼工程服務分公司總經理方俊波、工程服務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吉輝,南通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忻健敏,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GWO中國委員會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巍、GWO中國委員會秘書處俞輝、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零部件認證部部長李浩然出席此次受證儀式。
方俊波表示,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南通培訓中心秉承公司發展理念,借力GWO培訓高標準要求,致力于打造一所全球風電行業一流的綜合性企業大學。GWO-BTT項目組經過前期充分的調研和準備,順利通過了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的認證。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南通培訓中心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獲得GWO-BTT和BST全部九個模塊資質的培訓機構,標志著培訓服務、人才培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秦海巖表達了對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南通培訓中心GWO-BTT模塊獲得認證的祝賀。他表示,海上風電培訓是保障我國海上風電質量和可靠性重要手段,此次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南通培訓中心獲得GWO-BTT和BST全部九個模塊資質,意味著擁有了符合全球標準的培訓資質,希望在未來我國的風電企業能為風電培訓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
Top10
技術演講 干貨滿滿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技術專家、骨干在大會各大分論壇進行了主題演講,為行業貢獻上海電氣智慧;展臺上,技術大拿們也進行了十幾場技術分享,全面展示上海電氣風電技術實力和理念主張,也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駐足圍觀傾聽。
風能展落幕,上海電氣的精彩卻遠不會結束。上海電氣將繼續因時因地制宜,以“度電成本最優”的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制勝陸上風電平價新時代和海上風電“后補貼時代”,引領行業走一條中國特色的風電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