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點擊上方「」可快速關注 硬山頂、重檐歇山頂、盝頂、廡殿頂……參與如意灣文化園項目建設,技術主辦陳楠真切領略到了中國傳統建筑中蘊含的古人智慧。
扶海而興、四方匯聚。千百年來,中原、淮揚、京江、徽域文化交匯于江蘇南通如東縣,孕育出獨特的江海文化。為復現中華文化與院落精神交融的場景,如意灣文化園項目應運而生。該項目集徽派、江西、山西、關中、閩北民居特色于一體,致力于打造中國傳統建筑“博物館”,對特色古建筑開展搶救式保護。然而,造型各異的建筑形制,給項目團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不都是房子嘛,有啥難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到項目時,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陳楠不以為然。可打開項目方案,眼前的園林建筑設計圖紙和效果展示讓他犯了嘀咕:“我們這是要建一個古城景區?”看著各種聞所未聞、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建筑造型,再想到20余萬平方米的規劃范圍,起初信心滿滿的他有些打怵。
“你剛來,先負責公共服務區施工吧?!表椖控撠熑送艟┡牧伺年愰募绨?。明確了工作方向,陳楠迅速調整工作狀態,很快,他就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盲目自信。與常規房建項目平整的屋頂不同,仿古建筑屋頂多為大坡度斜屋面。以重檐歇山頂為例,它有內外兩層屋檐,外層微微上翹,內層平直延伸,雖獨具美感,但支模時需精確控制不同層的坡度和角度,且每個斜面交界處的節點處理復雜,對澆注順序和模板固定要求極高。
“那就從頭學起?!闭J識到不足,陳楠決定重新鉆研圖紙,憑借熟悉的BIM技術破解施工難題。屋面施工中,他運用BIM建模對屋面坡度進行全方位“掃描”。模擬混凝土澆注時,他發現混凝土就像頑皮的孩子,在坡度影響下,要么“窩”在角落,要么順著坡面“滑滑梯”。“既然如此,就在模板上加導流槽當‘欄桿’,引導混凝土按指定路線走?!标愰嬌闲膩?。在他的操作下,BIM模型化作“健身房”,通過優化支撐點布置和桿件尺寸,模板支撐體系的“骨骼”更加強健,穩穩托住了仿古屋頂。
嘗到BIM建模的甜頭,陳楠將目光投向造型更復雜的屋檐。挑檐易導致角落或狹窄部位填充不充分,形成空洞?!安唤鉀Q這個問題,工程質量肯定大打折扣?!标愰僮髦蓍芙#D、拆解、拼接……陷入了沉思。“老祖宗的建造設計真巧妙?!辟|量主辦史歡的一句無心之言,讓陳楠靈光一閃。他查閱大量古建筑施工資料,發現傳統木構建筑處理類似結構時,常用巧妙的榫卯和支撐方式確保結構穩定。
于是,陳楠重新設計屋檐模板支撐:在角落和狹窄部位加小型獨立支撐點,像給屋檐“關節”安上“頂梁柱”,讓模板更好貼合復雜形狀;借鑒古建筑通風原理,在模板上預留微小“排氣孔”,讓混凝土順暢填充每個角落,避免空洞。設計完成后,他通過BIM模擬施工,觀察混凝土流動和填充情況,經試驗調整,方案的可行性最終贏得認可。
隨著屋檐混凝土澆注一氣呵成,拆模的日子終于到來。“三、二、一”,在工人整齊有力的勞動號子聲里,一塊塊木板應聲掉落。看著屋檐角落與狹窄部位嚴絲合縫,完美呈現出了古建筑的韻味,陳楠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素 材 | 《筑港報》
供 稿 | 高子初、邵高明(二公司)
責 編 | 黃 寧
校 核 | 柳新成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