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編者按 為促進安全生產關口前移,提高全員安全思想意識和安全知識水平,實現全員“知安全、明要求、會履職”,中國鐵建大橋局以“黨委抓安全、總部作引領、部門作示范、覆蓋各層級”為原則,系統推進2025年“安全大講堂”活動。
“以前覺得安全是管理者的事,現在明白每個螺絲、每根纜繩都系著自己的責任。”在滬寧合高鐵項目最新一期“安全大講堂”上,一線工人張良的這番話,道出了工地建設者安全意識的深刻轉變。三公司積極探索安全大講堂與網格化管理相融合,不僅激活了安全管理的“神經末梢”,更奏響了一曲全員參與的安全“交響樂”。
網格講堂安全責任傳導至“神經末梢”
打破傳統“大鍋燴”模式,三公司各在建項目創新推行“網格長領學+網格員帶學+工人互學”三級傳導機制。在寧淮鐵路項目,駐隊黨代表熊占偉手持隱患清單走上講臺,網格員們身兼雙重角色,既要當好責任網格的“安全哨兵”,又要做好班前講話、現場教學的“攻堅導師”,這種貼近工點、貼近實際的網格講堂,讓安全知識更易懂、責任更明確。
流動課堂技術安全直抵掌子面 針對長大隧道施工風險高、難度大的特點,“掌子面安全課堂”應運而生。課堂直接設在施工最前沿,安全網格員結合實時地質狀況進行現場教學。在彝良隧道施工現場,項目總工程師王朝振手握巖芯標本,面對斷層破碎帶,為技術人員和掘進工人詳細講解“臺階法開挖支護參數調整要點”
及臺階法安全管理要點
。這種打破時間、地點限制的流動教學,將安全理念和技術要求深植于復雜施工環境中,確保安全措施精準落地。
實戰課堂應急能力在“無腳本”中淬煉
安全大講堂不止于理論傳授,更強調實戰應用。在北京108新線等項目,火災應急處置知識講堂后,隨即展開“不設腳本、不排時間”的無腳本應急演練。警報突響,員工們迅速反應,運用剛學到的知識有序疏散、處置險情。這種高度模擬真實場景的演練模式,已在石雄鐵路、國道208、沈陽地鐵6號線等多個項目推廣,有力推動安全知識從“聽過記過”到“會用能用”的質變,極大提升現場應急響應和管控水平。
隨著網格化管理與“安全大講堂”模式的深度融合,“安全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安全”的理念在作業現場漸入人心。一線工人從被動接受管理轉向主動參與、積極監督。目前,三公司各在建項目已開展“安全大講堂”授課310場次,覆蓋9925人次,隱患排查效率提升80%,整改完成時間縮短50%,安全險性事件發生率大幅降低,安全管理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形式多樣的“安全大講堂”,正成為護航工程安全建設的有力抓手。
供稿:三公司出品: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