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一公司1945-- 2025翻開被歲月塵封是吊車的珍貴記憶
挖掘一航人共同是吊車的歷史財富
本期《筑港鉤沉》欄目
讓我們回溯到五十年代是吊車的秦皇島港重溫一航人讓老港區重煥新生的故事
建國初期的秦皇島港只有老港區(亦稱西港區),1958年下半年,原渤海區工程處第四工區即開始了秦皇島港七號泊位接長工程施工。河北省交通廳航務工程局成立后,由于秦皇島港擴建任務增加,從旅順、包頭調來一批干部工人,后將工區改為第三工程處,承擔秦皇島港擴建任務。
秦皇島港七號泊位實施第二次技術改造
七號泊位是當時秦皇島港主要的萬噸級泊位,為了提高泊位通過能力,便于安裝和使用裝卸機械設備,決定沿七號泊位向西南方向接長82米。施工中,筑港人提出“人人創奇跡,個個有獻禮”的口號,戰勝了大碼頭終端風大流急,冬季施工水上、水下作業條件極為艱苦等困難。1959年5月,接長碼頭竣工投產,實現向“五一”獻禮的目標。
秦皇島八號、九號碼頭沉箱預制場
乙碼頭為八號、九號兩個1.5萬噸級深水泊位,長400米,為順岸式沉箱重力式結構,于1959年開工。作為我國自行建設的首個萬噸級沉箱重力式深水碼頭,其建成后標志著我國重力式碼頭躍上新臺階。
在新建乙碼頭施工中,針對惡劣的施工環境,筑港人又提出“大風大浪要巧干,小風小浪當好天,無風無浪搶著干,保證大、小碼頭一齊完”的口號。嚴冬臘月,潛水員仍在12米深的冰冷水下進行碼頭基床整平和配合安放沉箱。工程于1960年3月建成完工。
700噸沉箱 秦皇島乙碼頭工程竣工具有里程碑意義。預制、安裝高達12米,重達700噸的巨型沉箱是我國建港史上的一次飛躍,而且在進度上、質量上都創造了新紀錄,達到了一流。
來源:中交一航點贊航一,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