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
中韓最大能源化工合資項目投運
新華社7月4日報道,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標志著中韓石化一體化合資項目投入商業運營。這是中國、韓國兩國在能源化工領域的最大合資項目,也是中國石化吸收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中國石化與韓國SK集團于2013年底就武漢80萬噸/年乙烯項目成立合資公司,并在2014年1月正式商業運行。2017年6月,中國石化與韓國SK集團簽署了合資意向書,擬將中國石化武漢分公司煉油業務并入中韓石化,實現一體化運營。今年4月29日吊車,中國石化與韓國SK集團簽署了煉化一體化合資合同、增資協議。新合資公司5月31日拿到營業執照,6月14日完成了商務部備案和安全生產許可證變更。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原總經理孫波一審被判12年
新華社7月4日報道,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孫波受賄、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案,對被告人孫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八十萬元;以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八十萬元。2006年至2015年,被告人孫波利用擔任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船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與大船集團合作成立公司及公司后續經營等事項提供幫助。2000年10月至2016年初,孫波直接或通過其妻子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864萬余元。2009年至2016年,被告人孫波為追求其在大船集團任職期間的個人業績,濫用職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華能水電上半年發電量同比增57%
華能水電(600025.SH)7月4日晚公告,截至6月30日,公司裝機容量2293.63萬千瓦。2019年上半年完成發電量538.8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57%;上網電量535.23億千瓦時吊車,同比增加57%。
鋼廠利潤有望反彈 礦強鋼弱局面有望緩解
中國證券報7月4日報道,近期,黑色系期貨走勢顯著分化,整體呈現“礦強鋼弱”格局,在成本端鐵礦石價格迭創新高之際,產品端螺紋鋼價格卻震蕩趨弱。分析人士表示,受環保因素驅動,近期螺紋鋼價格雖有所上漲,但暫無需求端配合,因此價格續漲動能有限,而鐵礦石價格則因基本面繼續走強持續走升。不過,目前來看,鋼廠利潤大概率會在三季度反彈,或會使得礦強鋼弱局面得到階段性緩解。
廣州今夏供電無缺口 投近兩百億解決城中村用電難
中新網7月3日報道,廣州電網統調負荷創新高達1805.7萬千瓦。廣州供電局公布,今夏廣州供電無電源性負荷缺口;2019年至2020年廣州電網建設投資超過190億元,重點解決20萬城中村居民用電難問題。廣州供電局預測,2019年度夏期間廣州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需求為1860萬千瓦,同比2018年增長10.8%,電力供應基本滿足需求,無電源性負荷缺口。
工信部:2021-2023年度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近期將公開征求意見
新華社7月4日報道,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大會上表示,目前已初步研究擬定了2021-2023年度雙積分政策的相關措施,近期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據辛國斌介紹,2019年1月到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分別完成48萬輛和46.4萬輛,同比增長46%和41.5%。辛國斌說:“我們通過對現行政策實施情況的深入研究陜西華能電力集團公司,并結合第五階段油耗標準制定過程中,對行業油耗下降潛力、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及相應的經濟技術成本等測算分析,將于近期公開征求意見?!?/p>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段開工 預計明年10月建成
央視新聞7月4日報道,中俄能源重大合作項目——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段工程,7月4日全面開工建設。管道建成后將有效緩解東北地區、京津冀地區天然氣短缺局面。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國內建設的首條具有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12兆帕高壓力等級的,具有世界級水平的天然氣管道工程,每年可輸送來自俄羅斯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相當于2018年我國全年用氣量的七分之一。中段工程計劃于2020年10月建成。
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食品價格6月略有下滑
新華社7月4日報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因乳制品和植物油價格跌幅超過玉米價格漲幅,全球食品價格6月略有下滑,已接近一年前的水平。由于市場預期美國玉米出口供應將進一步收緊,推升玉米報價,同時帶動小麥報價上漲陜西華能電力集團公司,谷物價格指數6月環比上漲了6.7%。不過,由于市場對奶酪和黃油需求疲軟,乳制品價格指數當月出現五個月來的首次環比下跌,降幅達11.9%;同時,由于全球棕櫚油進口需求低迷、預期豆油供應量充足等原因,植物油價格指數當月環比下跌1.6%。
長江電力第二季度發電量同比增5%
長江電力(600900.SH)7月4日晚公告,根據公司初步統計,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發電量約492.11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加5.17%。其中,三峽電站完成發電量248.86億千瓦時,同比增5.32%;葛洲壩電站完成發電量52.45億千瓦時,同比增3.27%。
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起步多艱
中國能源報7月4日報道,自國家發改委今年5月公布首批26個、共165萬千瓦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名單后,“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正式進入實操階段。雖然分布式發電“進軍”市場,被公認為是其發揮優勢的“良藥”,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作為新事物,分布式發電的市場化之路面臨諸多問題:在電力市場中的定位模糊、交易模型不成熟、交易方式仍處于摸索階段。
(財新記者 黎柳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