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風電已經成為中國繼煤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作為技術較為成熟、成本下降較為迅速的清潔能源之一,風力發電在電力行業的地位不斷提升,發電量占比隨裝機容量規模的擴大而逐年增長。未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對風能開發利用效率的進一步增強,風電行業未來發展前景較好。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風力發電行業評級展望為穩定。
一、風力發電運行概況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壓力的不斷提升,世界主要國家均出臺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而風力發電因技術成熟、度電成本迅速下降,成為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86.79GW,其中2016年新增5460萬千瓦,較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減少841萬千瓦。全球風電裝機規模已經過多年快速增長,其增速趨緩主要受制于基數的迅速增長。
2016年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維持先前良好勢頭,新增風電裝機量刷新歷史記錄。據統計,全國新增裝機容量1930萬千瓦,較2015年減少1367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量達到1.49億千瓦,較2015年增長15.50%。
二、中國風力發電行業分析
1.區域布局、電價及電量
中國陸地風能資源豐富,在適度剔除一些不適合風電開發的區域后,中國陸上70米高度風功率密度≥300瓦/平方米的區域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6億千瓦。按上述數據測算,截至2016年底,已并網風能占中國可開發總量的5.73%(未考慮海上風能)。中國風能具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表1 全國風力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表
電價方面,為合理引導風電投資,促進風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多次下調風力發電行業標桿上網電價。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調整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發改價格[2016]2729號),根據當前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情況,降低2017年1月1日之后新建光伏發電和2018年1月1日之后新核準建設的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具體電價見表1),鼓勵風電招標并明確海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執行。
目前,中國風電資源開發主要集中于內蒙古、新疆、河北、甘肅、吉林以及寧夏等風力資源較為優良的省區以及自治區。裝機容量方面,從區域上看,2016年,中國六大區域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所占比例分別為西北地區(占17%)、華北地區(占21%)、華東地區(占22%)、西南地區(占22%)、中南地區(占10%)和東北地區(占8%),雖然西北地區在經歷較大規模的棄風潮后,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出現了大幅下滑,但仍較高;而華東地區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比持續增加。
隨著風電裝機規模的快速提升,其發電量也逐步增長,由2009年的276億千瓦時增至2016年的2410億千瓦時,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也由0.76%增至4.00%,第三大主力電源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風電不同于常規電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特點,導致其上網效率面臨著一定的局限性,機組負荷也顯著弱于火電。近年來,風電機組的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均為1700~2000小時左右。截至2016年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14864萬千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742小時,同比增加14小時。
除陸上風電外,海上風電的開發在中國進展較為緩慢。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建成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共計163萬千瓦,地區以江蘇為主,類型主要為潮間帶風電。未來,企業申請海上風電項目時將更加簡便吊車公司,有望加速項目開發速度。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先天條件優越,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已具備開發建設海上風電的良好條件風電行業報告,隨著國家的重視和產業自身的逐步成熟,中國海上風電有望逐步展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 上游產業
截至2016年底,國內多家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向國內外風電市場提供了合格的大型風電機組整機產品,主要包括金風科技、國電聯合動力、遠景能源、明陽風電、重慶海裝、湘電風能和上海電氣等。
2016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整機制造商共25家,新增裝機容量2337萬千瓦,其中,金風科技新增裝機容量達到634.3萬千瓦,仍遙遙領先,位列第1。遠景能源、明陽風電、聯合動力和重慶海裝分列2至5名。
從2016年新增裝機來看,國內風電整機制造市場集中度在提高,金風科技和遠景能源兩家的市場占有率近一半,產業競爭已經進入新階段。
3. 競爭格局
目前,中國風電開發商主要有5種類型:(1)中央電力集團,主要為國電集團、大唐集團、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和國家電投集團;(2)中央所屬的能源企業,包括國華集團、中海油、中廣核、三峽總公司和中節能等;(3)省市自治區所屬的電力或能源企業,如京能集團、河北建設、寧夏發電、魯能集團、福建投資和粵電集團等企業,該類企業數量多,在地方擁有一定的資源,在各地風電場開發中業績顯著;(4)港資和民營企業,如中國風電、香港建設新能源和天潤投資等;(5)外資企業,如宏騰能源等,市場份額很少。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開發商企業超過100家。累計裝機容量方面,國電、華能、大唐、華電、國電投、中廣核、國華、華潤、天潤、中電建分居前十,與2015年相比排名沒有變化,但份額均有所縮小。此外,五大發電集團的新增裝機占比也在逐年下降(2014年除外)。2016年五大發電集團新增裝機占比37.2%,同比下降6.9個百分點,累計裝機容量占比49.9%,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占比首次低于全國一半。
總體看,近年來,風電行業集中度顯著降低,央企比重降低,各地方能源集團和民營企業加大風電投入。
4. 發電成本
風電度電成本主要取決于風資源狀況、投資成本、運維成本、融資成本,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容量系數提高等。
風電投資成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風資源狀況。相比“三北”地區,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屬于典型的低風速地區,此前業界認為不具有經濟性。通過“十二五”期間的技術創新,低風速資源區雖然具備了經濟性,但對開發業主、整機廠商和設計院的要求更高。
融資環境方面,由于風電開發主要資金來源為銀行貸款,人民幣借款利率上升將導致風電項目回報率降低。2017年,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仍高達18.5%;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也高達15%。在利率上行背景下,銀行貸款融資渠道趨緊,對于風電開發這樣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較大影響。
彭博新能源財經對全球陸上風電度電成本的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平均陸上風電發電成本為74美元/兆瓦時,仍顯著高于煤炭發電(每兆瓦時44美元),但已經遠遠低于天然氣發電的113美元。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2017年新能源展望報告》,近年來,陸上風電成本快速下降,海上風電成本下降更快。
未來,隨著煤價的不斷上漲,以及火電環保投入的大幅增加,火電成本有進一步上漲的趨勢。相對而言,風電發電成本則受益于設備成本的降低,以及新技術的推廣而逐年降低。
三、行業關注
1. 棄風限電
近年來,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大規模的棄風限電問題,行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如何爭取和建設風電裝機容量轉向為如何吸收消納風電產能。
201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之后棄風現象有所緩解。2014年棄風限電情況加快好轉,2015年全國風電棄風限電形勢有所加劇。2016年風電棄風限電形勢進一步加劇,全年棄風電量497億千萬時,同比增加158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7%。
從區域上來看,近年來棄風限電主要存在于風資源豐富的三北地區,由于網架結構原因,輸送通道存在外送能力不足問題。2017年2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發布2017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2017]52號)。其中明確提出,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新疆(含兵團)等6省區將被列為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未來,伴隨著風電行業準入政策的發布及調整、發展重心向東部南部轉移以及2017年下半年特高壓外送通道的集中投產,棄風限電問題或將得到改善。
2. 電價補貼不到位
盡管隨著技術進步,風電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但目前投資成本仍較高。現階段可再生能源補貼對于新能源投資企業獲取合理的投資收益、維持發電項目的健康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截至2016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累計已達600億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此前在一次論壇中提到,在現狀不變的情況下,預計到2020年補貼資金缺口累積將達到2000億左右,而這個缺口將由可再生能源投資企業來承擔,而后可再生能源投資企業可能通過拖欠供應商的資金緩解現金流壓力,最終導致行業惡性發展。
除了巨大的資金缺口外,補貼資金管理部門較多、支付周期過長等也被認為是造成可再生能源補貼不能足額按時發放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發債企業信用分析
本部分以在公開市場中主要風電發債企業為樣本,著重分析風力發電裝機占總裝機容量比重90%以上的風電發債企業的信用狀況。4家樣本中,從股東背景來看,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源電力”)、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新能源”)以及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新能源”)股東為中央電力集團,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風電”)隸屬于中央所屬的能源企業中廣核集團。
表2 樣本企業經營和財務情況比較
從規模上看,2016年樣本企業經營規模均有所增長,其中中廣核風電裝機擴張顯著,增速達到26.58%,推動發電量增長22.57%。從收入上看,隨著裝機容量的穩步增長,2016年4家樣本企業的營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受益于新增裝機容量增長,2016年中龍源電力實現營業收入218.24億元,同比增長13.53%。從利潤總額上看,2016年,除中廣核風電利潤總額有所下降以外(受公司2015年轉讓部分下屬公司股權影響,2015年公司投資收益較高,對利潤總額貢獻較大),其他三家公司利潤總額同比均有所提升;其中,大唐新能源利潤總額大幅增長158.71%至4.01億元,主要是收到從事新能源發電業務所獲得的增值稅退稅,計入營業外收入所致。盈利指標方面,2016年,4家樣本企業的營業利潤率均呈下降趨勢二手吊車,但仍處于較高水平。
從資本結構上看,4家樣本企業均處于高水平負債,資產負債率均高于65%;其中大唐新能源資產負債率高達80.08%,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為76.93%,債務負擔很重。隨著收入快速增長,龍源電力和華能新能源償債能力有所好轉,全部債務/EBITDA略有下降。考慮到樣本企業股東背景實力雄厚,現金流狀況穩定,樣本企業償債能力處于合理水平,整體償債風險不大。
綜合分析,2016年以來風電企業發行主體裝機規模有所增長,發電利用小時數相對穩定;發債主體負債水平高,債務負擔重,但償債能力處于合理水平,整體償債風險不大。
五、行業展望
風電是一種清潔、綠色的可再生能源,風力發電是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的發電方式之一,目前,風電已經成為中國繼煤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在行業回暖的大趨勢下,風電產業有望加速發展。但短期內,風電行業仍面臨棄風限電、上網電價下調、補貼資金缺口較大、海上風電開發成本過高等問題風電行業報告,并通過產業鏈傳導到產業的各個環節。
2016年11月29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優化布局為核心,以重點任務為載體,以創新發展方式為手段,以政策機制為保障,為風電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與新空間。在總量上,《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確保達到4200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00%。在消納利用目標上,到2020年,需有效解決棄風問題,“三北”地區全面達到最低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的要求。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漸企穩回升,對能源的需求將會持續平穩增長;產業政策的不斷加碼和技術裝備的持續創新,也將進一步破除束縛新能源產業的機制阻礙,預計我國風電產業將步入新一輪發展機遇期。
總體上看,國家鼓勵風電項目有規劃的穩健施行,且政策對風電行業的扶持力度較大;目前中國風能可開發空間很大。國家為風電在電力中的整體地位做出規劃,并為行業發展制定了詳細的戰略目標。綜上,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風力發電行業評級展望為穩定。
聯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