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植樹節
早春時節,草長鶯飛;空氣中雖還有一絲冬日的凜冽,但春天的氣息已伴著拂堤楊柳漸漸蔓延。
今日正逢植樹節,正如《禮記》所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在卡特彼勒,我們與春天的這份“約定”已堅持9年——自2011年起,卡特彼勒基金會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在中國開展“卡特彼勒基金會公益林”項目,通過植樹造林,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如今已是項目開展的第9個年頭。
9年,我們累計種植樹木超過38萬棵;
9年,曾經的小小樹苗已茁壯成長;
9年,卡特彼勒基金會公益林的腳步
已遍及全國多個地方;
經估算,可實現
固碳量達到每年約 52,669 噸,
釋氧量約 36,586 噸,
滯塵量則超過每年 8,501 公斤。
在卡特彼勒,可持續性是我們的行動價值觀,也是我們日常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這種持久的力量也融入在我們的公益活動中。
卡特彼勒基金會公吊車司機益林
主要項目點
內蒙古庫倫旗是國家貧困旗縣,曾是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但在上個世紀沙化嚴重。九年前,在卡特彼勒基金會開始履帶吊支持公益林項目時,中華環?;饡徒ㄗh將內蒙古作為主要項目點之一。
2011年到2013年,在卡特彼吊車出租網勒基金會的支持下,作為公益林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環?;饡趦让晒抛灾螀^的庫倫旗種下了大約142,000棵樹,其中包括128,000棵樟子松和14,000棵楊樹。
自從九年前在庫倫旗種下第一棵樟子松樹苗,三千多個日夜過去了。當地的護林團隊沒有一天放松對公益林的養護工作,如今,這些樹苗已經長成真正的大樹。
樟子松樹苗現在已經長成一人多高
生態扶貧
卡特彼勒基金會公益林,既是生態保護林,也是生態扶貧林。為了讓公益林成為一個對環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公益活動,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積極推動下,卡特彼勒基金會公益林已從單一的防風防沙的綠化林逐步開始注重生態扶貧,不僅能為所在社區帶來生態效益,更幫助當地農戶提高家庭收入。
截至2018年,卡特彼勒基金會公益林項目已經在北京延慶、河北邢臺、衡水和山西寧武縣、隰縣等地種植蘋果樹、棗樹、核桃樹、桃樹、海棠樹等果樹約750畝。
你看,幾隨車吊年前在北京公益林種下的海棠樹和棗樹,如今已經結滿了果實:
用實干書寫“綠色”篇章
在中國,卡特彼勒始終致力于成為有責任心、有貢獻的“企業公民”。正如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陳其華先生所說:“促進所在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是卡特彼勒秉持‘企業公民’理念、擔當‘企業公民’責任的重要體現,更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P>
未來,卡特彼勒將繼續努力,更好地實現卡特彼勒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承諾,用實干,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春日陽光正好,
你是否愿與卡特彼勒一起,
種一棵樹,護一片林,圓一個夢……
舉手手的熱愛公益的卡粉,
先來參與行動考核吧:
迄今為止,
卡特彼勒基金會公益林共種了多少樹?
從哪年開始?
宗旨是什么?
快在留言區寫下答案吧!
責任編輯:盧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