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 公司】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敲定
或成為最大核電企業
中國核電版圖將 " 三分天下 ";核電企業上市提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謝瑋|北京報道
當前,深化央企改革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 " 國家核電 ")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 " 中電投 ")的合并重組就是其中引人關注的事件。
繼南北車合并之后,核電技術和品牌統一規劃的趨勢亦漸明晰。3 月 27 日吊車公司,商務部反壟斷局公示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收購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股權案》(下稱《收購案》)公示期結束。《收購案》顯示,現國家核電控股股東國務院,擬將其持有的 66% 股份無償劃轉給中電投持有。
在業內看來,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并是技術與運營資質的強強聯合,被認為將形成中國核電建設的 " 三分天下 " 局面。在核電建設重啟的大背景下,這一合并勢必改寫中國核電建設版圖。
兩公司淵源深: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曾是中電投首任總經理
早在 2014 年初,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兩家能源型央企合并重組的消息傳出后,就引發高度關注,這一消息一直持續發酵。
2015 年 3 月 18 日,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在參加 2015 年南非核能大會時公開表示,國家核電正在與中電投進行合并重組,組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大家看到了未來潛在的可能。國家核電與中電投聯手之后的核電資產總量比中核、廣核之和還要多,新公司發展的空間和業務板塊有很多空間。" 在《收購案》公示首日,王炳華如是表示。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閱國家核電官方資料得知,國家核電成立于 2007 年 5 月 22 日,是受讓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實施相關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的主體;目前已形成擁有 13 家全資控股子公司、3 家參股子公司和 6 家分支機構的核電技術集團。
而中電投是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也是五大集團中唯一同時具有控股開發、建設、運營核電資質的集團。其官方資料顯示中電投有限公司,公司組建于 2002 年 12 月 29 日,是集電力、煤炭、鋁業、鐵路、港口各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能源集團。中電投連續三年進入世界 500 強,2013 年位居第 408 位。
事實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兩家公司堪稱 " 頗有淵源 "。中電投在國家核電的股份中占比 10%。現任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曾在中電投工作 5 年,是中電投的首任總經理。2007 年,國家核電成立之時,他調至新成立的國家核電,成為該公司首任董事長。
" 我們正在按照國家的規定穩步推進合并事項。"4 月 22 日,在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上,一位國家核電的內部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但他拒絕透露進一步的詳細信息。
核電業 " 三分天下 " 格局初現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NA)的最新數據,截至 2015 年 1 月,中國共有 13 個核電基地。其中,已投入運營的核電站共 22 個,中核為控股方的有 6 個,中廣核為控股方的有 4 個,中核與華電共同控股一個,中廣核分別與大唐、中電投控股各一個。
因此,業內普遍認為,若中電投的核電運營資質與國家核電的 CAP1400 核電技術強強聯手,將對我國核電市場格局帶來巨大影響。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兩者的合并重組是強強聯合,將與中核和中廣核形成 " 三分天下 " 的局面。事實上,從技術路線上看,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的三代核電建設主要技術分別有國家核電的 CAP1400 與中核、中廣核兩家力推的 " 華龍一號 ",誰能在國內核電新項目以及擔當 " 走出去 " 重任中獲得優勢值得關注。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濟師舒衛國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合作是國家總的戰略布局。" 任何產業,有競爭不是壞事。但是體制也不是一種模式,在國際上也有各種模式,俄羅斯是大統一的,中國是三分天下,也許將來還會群雄角逐。主要還是看是否有利于產業的發展,有沒有利于中國技術走向世界。"
核電業 " 蛋糕 " 將快速膨脹
在市場看來,國家核電與中電投的 " 聯姻 " 無疑釋放著更多信號。
今年 2 月 17 日,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工程獲批開工,曾受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影響而暫停的中國核電建設獲得實質性重啟;內陸核電是否應該上馬的爭議也再度進入公眾視野。而當時停工內陸核電站之一的江西彭澤核電項目,即由中電投控股開發,工程總投資約 1050 億元。
4 月 14 日,環保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湯搏向媒體表示,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 27 臺,約占全球在建核電機組的 1/3。他表示,我國現役的 23 臺核電機組一直保持安全運行,核電機組的各項性能指標均處于全球中上水平。他的此番表態,被市場解讀為國內核電開工有望加速。
4 月 1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 2015 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以深化改革增添發展動力;決定核準建設 " 華龍一號 " 三代核電技術示范機組,在調整能源結構中促進穩增長。
渤海證券在研報中預估,隨著霧霾問題的日益嚴重,調節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成為大勢所趨。預計中國未來 5 年新增裝機將達到 4000 萬千瓦,5 年內核電設備需求將超 3000 億元。
除市場空間有望釋放外,我國核電公司上市的步伐也在加速。
此前,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表示吊車公司,中核集團有望今年年內上市。" 國內上市一直在排隊,現在也靠近前端了,我們還是遵守規則按照規律走,現在通過證監會這方面都不存在什么問題,就是排上隊。" 孫勤稱中電投有限公司," 相信今年應該不能再讓大家希望落空了。"
而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稱," 國家核電肯定要走獨立上市這條路,一定要上市 ",表示將盡快推進核電板塊的上市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