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爭風,逐夢深藍
隨著全球海上風電迅速發展
中國電建也在該領域大展身手
近日,公司兩艘“海上重器”開工建設
建成后將優先投入國內海上風電施工
鞏固公司風電產業優勢
為海上風電施工提供重要裝備支撐
◆ ◆ ◆ ◆ ◆
3月27日,中國電建1600噸風電安裝平臺和3600噸起重船項目開工儀式在江蘇南通舉行。此平臺和起重船建成后將優先投入國內海上風電施工。
其中,1600噸風電安裝平臺總長123.95米,寬48米,最大作業水深70米,起升行程190米。該平臺以10兆瓦及以上風電機組安裝為主,具有一次攜帶2套12兆瓦的風機設備以及大型樁基礎的運輸能力,適用于無限航區航行,能夠滿足深遠海一體化海上風電施工作業需求。
▲1600噸風電安裝平臺效果圖
3600噸起重船總長182米,型寬49米,起升行程140米。該船采用流線型設計,可進行海上起重作業,同樣適用于無限航區航行,以海上風電打樁及安裝為主,兼顧海洋結構物的吊運安裝。
▲3600噸全回轉起重船效果圖
風從海上來,電送千萬家。我國深遠海海上風能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是未來清潔能源的大市場和主戰場。作為全球最大海上風電設計單位,中國電建通過十余年扎實細致的技術積淀和科學創新,主編了國家海上風電多個行業規范及技術標準,形成了覆蓋規劃、勘測、設計、EPC及工程數字化、智慧化升級等全產業鏈的海洋綜合勘探和海上風電核心競爭力,設計和EPC總承包的海上風電項目占國內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的70%并逐步走向世界,并設計建成了50余座海上升壓站,成為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優勢品牌。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中國電建始終堅持創新,創造了海上風電領域多項世界之最,多項核心技術填補國內海上風電空白。發明的無過渡段單樁基礎技術,因為施工速度快、投資省,已成為國內主流的風機基礎型式,設計使用率超過80%;提出的海上升壓站技術,使我國在該領域擺脫了國外技術壟斷,走出了自主創新的道路;自主研發的SLIM-SO新一代海上升壓站系列產品不僅“更輕量、更高效、更平價”,且多項“定制方案”可供業主自行選擇,成為海上風電平價時代的“降本”利器;自主開發的“O-Wind數字能源服務平臺”以數字智慧,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攬子信息化、智慧化服務。
▲世界首座模塊式海上升壓站
▲亞洲首座海上升壓站
▲江蘇九思蔣家沙項目海上升壓站
▲大連莊河項目海上升壓站
▲吊裝式海上升壓站
中國電建揚帆逐電,向海圖強
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發展
堅持做海上風電實踐者和領跑者
將錨定“雙碳”目標不放松
推動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