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耐克中國與“零碳技術伙伴”遠景科技集團攜手打造的國內首個“風光一體化”零碳智慧物流園正式投運,標志性的分布式風電項目已成為了“星星之火”,為零碳園區的“燎原之勢”拉開了大幕。
貼近城市,大風機“安靜”發電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此次投運的耐克中國零碳智慧物流園區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是全亞洲最大的耐克物流配送中心。在蘇州朦朧的煙雨里,兩臺高聳的風機就豎立在耐克中國零碳智慧物流園區之中,每年所發電力可達1400萬千瓦時,可達園區年電力消費量的2倍以上。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兩臺風機單機容量為3兆瓦,塔筒高度達了140米,葉片直徑達156米,極致嚴格的安全技術標準以及仿生學葉片設計,通過先進傳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狀態直接監控防護,確保分布式風電絕對安全、環境友好、省心高效。通過風力發電項目,該園區實現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與傳統園區相比,每年能夠減少約8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緊鄰著街道邊和辦公區,為保障城市環境友好性,風機從設計開始就下足了功夫。據工作人員介紹,遠景在風機設計之初就選擇使用了大扭矩齒輪箱和特殊氣動外形設計的葉片,將風輪轉速降低20%,同時采用了先進的仿生學配件,噪音水平只有普通風機的1/3。
不僅如此,風機塔筒內還設置了遠景能源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智能接入裝置,這也意味著常規布置在風機外面的并網開關站設備全部集成到了塔筒里面,突破了傳統占地面積四五百平的風電場開關站需求,而是僅依靠風機塔筒本身占地的20平米,就能夠實現風機并網,大幅度降低了風電并網成本。
智慧賦能,多能融合互補
零碳智慧園區的建設不僅僅有風機,多能互補、融合供能和一個智慧的“大腦”更是園區高效運行的關鍵。在園區內部,除了有容量為0.6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外,還有0.3萬千瓦的屋頂光伏,每年可產生300萬度綠電,此外在地下90米深處還安裝有地熱泵系統,在冬季為辦公樓加熱、在夏季為辦公樓降溫。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園區內的餐廚廢棄物同樣發揮了作用,沼氣發電同樣能夠為園區提供綠電。
如何利用好“風光熱生物質”的多能融合一體化新模式?遠景提供的智能物聯操作EnOS系統和方舟能碳管理平臺,為這一復雜能源體系裝上了“大腦”。
一張可視化大屏明確顯示出了園區的綜合用能及綠電占比情況,基于遠景提供的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及方舟能碳管理平臺,更是能夠掌握園區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用電數據,風電、光伏發電數據,以及充電樁使用情況。“數字孿生”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整個園區的“源-網-充-荷”實時監測、分析、預警。
不僅如此,智慧賦能之下,能碳管理平臺更能夠形成園區用能畫像,為園區能源管理和資產運行效率提升、及綜合降本提供有效決策支持,同時能夠在能耗管理、碳排放管理及碳資產管理方面持續提升和創新。
據了解,隨著項目啟用,耐克中國物流中心在實現100%“風+光”可再生能源覆蓋的基礎上,還將未消納的綠電環境權益,基于遠景方舟能碳管理平臺還可以實現余電上網,未來遠景將進一步助力耐克打造綠色零碳門店。
開拓創新,豎立行業標桿
在園區啟動儀式上,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亞太區總代表劉萌在致辭中表示:“很高興看到兩家聯合國全球契約的會員企業耐克公司和遠景科技集團通過密切合作接觸,在緊迫的全球氣候挑戰面前,致力于打造零碳物流產業園的努力,可以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贊賞。”
在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孫捷看來,遠景與耐克的合作更是一個開始。“‘雙碳’大幕的拉開實際上為具備技術實力的企業帶來了市場機遇,不僅鋼鐵、化工等強控排的領域具備減碳需求,更關注到消費品行業、房地產行業等非控排行業同樣需要綠色低碳發展。”孫捷告訴記者。
孫捷同時指出,針對零碳產業的“開疆拓土”并不會一帆風順,在打造零碳園區的過程中,遠景不斷開發創新技術、積累實際經驗。“與耐克中國合作開發的這一零碳智慧物流園區前后歷經近三年,對于園區建設所有的嘗試都是在摸索中求發展,在探索中求創新,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堅持。”
目前,遠景已在鄂爾多斯落成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在江陰臨港打造零碳開發區等國內行業首創的標桿項目。在項目實踐過程中,遠景立足當地資源情況,利用其豐富的可再生能源開發經驗和零碳技術方案,通過軟硬結合、多能融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為未來更多的零碳項目建設“打了樣”。
“從實踐中來,從實踐中形成一定的標準,以及軟硬結合,更加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去指引更多的人,”孫捷進一步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這個問題上,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遠景希望成為企業的零碳技術伙伴。隨著更多企業和機構對遠景對零碳技術實踐的認可,遠景也將進一步推動零碳產業發展壯大。”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