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海上風電將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但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基本位于灘涂和淺水區,存在自主開發、自主開發的現象。”無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繼珍在國家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第六屆年會暨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承辦的國際海上風電高水平技術論壇上表示中國海莊.
2018年,我國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445萬千瓦,在建647萬千瓦,成為僅次于英國和德國的全球第三大海上風電國家。預計到2035年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到2050年將達到2億千瓦。
不過,專家表示二手吊車,我國海上風電發展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
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
海上風電在全球風電領域的比重日益增加。“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2050年全球能源轉型路線圖》預測,2050年全球35%的發電量將來自風能,而2018年僅有5%的發電量來自風能。 ”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燕表示,預計到2050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60億千瓦左右,其中海上風電約10億千瓦。 .
專家表示,中國海上風電正在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發展的新動力海上風電規劃,海上風電對中國能源轉型的支撐作用將越來越顯著。我國海上風電儲量大,水深5-50米、高度70米的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約5億千瓦(水電約6.6億千瓦)。與陸地相比,海上風速高15%-40%,年運行小時4000多小時,可多發電50%-70%。
據劉繼珍分析,中國中東部陸上分布式發電的發展潛力僅為1. 7億千瓦。另一方面,海上風電資源豐富,潛力巨大,靠近東部負荷中心,便于就地消納。發展海上風電將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
多種問題影響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雖然在發展海上風電方面優勢明顯,但仍面臨多重挑戰。
“東部地區陸上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有限,要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本地化開發和就地消納,必須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特別是資源儲量較好的海上風電。風電還存在認識不夠的問題。” 劉繼珍說道。
海上風電涉及行業眾多,缺乏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和統籌規劃。“目前,海上風電發展缺乏統籌規劃、統籌規劃,大部分海上風電開發由地方政府或單一企業主導,與其他行業缺乏協調。和部門。這樣的情況未來可能會導致棄風、棄電等現象的出現。” 劉繼珍很著急。
同時,海上風電接入問題突出,海上電網缺乏頂層設計。“現在海上風電大多分布在近海海上風電規劃,隨著規模的擴大和發展到外海,會涉及到海上組網、輸電等問題。但是,由于海上風電處于分散、獨立發展的狀態,沒有統一的規劃,對未來是健康的。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劉繼珍說道。
“目前,海上風電的開發由發電企業自己完成,電網公司沒有參與。海上風電接入大電網的位置、容量和性能缺乏統一的規劃。” “未來,東部地區的電網可能會對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帶來嚴重影響。” 而且二手吊車,劉繼珍認為,海上風電對電網格局和潮流的影響還缺乏系統的研究。
劉繼珍表示:“此外,海上風電是一個新興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裝備研發能力和工程技術能力不足。由于海上風電對可靠性和智能化的要求很高,目前的設備主要依賴于同時,我國在用于海上風電的大容量風力發電機組、直流換流平臺、海上建設和運輸方面的技術研究較少,與國外技術差距較大。”
多位專家也表示,目前還缺乏對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經濟學和全生命周期技術經濟評價的深入研究。一般的投資回報率只涉及發電和輸電成本的考慮,缺乏從產業整體發展的角度對海上風電的認識。風電技術經濟綜合評價[J].
秦海燕表示,未來中國海上風電仍將面臨降價帶來的投資收益挑戰,以及整個行業尚未形成成熟的規模經濟產業鏈的挑戰。
“建議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共同努力,實現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全產業要實現海上風電價值鏈中,風電機組、輸電、支撐結構、建設、運維等環節同樣重要,需要全面均衡發展;同時,海上風電產業也應加強有效的國際合作,盡快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發展能力。” 秦海燕說。(馬愛萍)
報告/反饋